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88篇 |
免费 | 492篇 |
国内免费 | 8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40篇 |
农学 | 405篇 |
基础科学 | 337篇 |
851篇 | |
综合类 | 4418篇 |
农作物 | 601篇 |
水产渔业 | 577篇 |
畜牧兽医 | 1208篇 |
园艺 | 794篇 |
植物保护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368篇 |
2019年 | 362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360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431篇 |
2013年 | 507篇 |
2012年 | 727篇 |
2011年 | 815篇 |
2010年 | 801篇 |
2009年 | 693篇 |
2008年 | 690篇 |
2007年 | 618篇 |
2006年 | 499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6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诱导和抑制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鄂 A株感染非免疫健康初生仔猪 ,5 d后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临床症状。从感染 PRV鄂 A株仔猪的肾脏、肝脏、扁桃体、胸腺、腹股沟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等组织细胞提取的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大小不等的 180~ 2 0 0 bp整倍数的寡核苷酸片段梯状条带 ,经 PCR方法鉴定为 PRV DNA。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原位标记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 - conjug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 ]法显示 ,部分凋亡的阳性细胞呈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固缩、染色质靠核膜边聚集等形态学变化 ,说明 PRV诱导细胞凋亡是造成急性感染时组织器官广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 PRV感染的大脑、小脑、嗅球及脊髓等神经系统组织中未观察到上述细胞凋亡特征 ,说明 PRV可以抑制急性感染时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本试验结果显示 ,在 PRV急性感染状态下 ,病毒诱导细胞凋亡是杀伤细胞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这一过程又可通过神经系统病毒基因隐性感染及潜伏期的建立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2.
93.
随着环保政策改革和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蛋鸭叠层式笼养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笼养应激对蛋鸭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蛋鸭平养与笼养模式下血浆代谢物的差异。随机挑选平养组(floor-water rearing system, FWR组)和叠层式笼养组(cage-rearing system, CR组)蛋鸭各10只,跖骨静脉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HR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获得20个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血浆代谢物图谱,经T检验等分析,取差异倍数(Fold-change)ratio≥2或ratio≤1/2、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1、q值<0.05为筛选条件得到显著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到差异代谢物30种,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4种(P<0.05),下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6种(P<0.05)。差异代谢物种类主要有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s, 16种)、脂肪酰基(fatty acyls, 4种)、羧酸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94.
95.
96.
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免疫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 1 4 4头断奶仔猪 ,随机分成 4组 :一组为对照 ,饲喂添加氧化锌 1 0 0 mg/kg的日粮 ,另 3组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锌 30 0 0 m g/kg、蛋氨酸锌 1 0 0 m g/kg和纳米氧化锌 30 0 m g/kg的日粮 ,进行为期 5 2 d的饲养试验 ,以研究不同锌源对断奶仔猪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剂量氧化锌可提高血清中 Ig A的含量 5 .0 7%(P<0 .0 5 ) ,高剂量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锌可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 M含量分别提高 2 .97%(P<0 .0 5 )和 5 .6 7%(P<0 .0 1 ) ;蛋氨酸锌可使血清中SOD活性比对照组提高 1 .36倍 (P<0 .0 1 ) ,高剂量氧化锌和蛋氨酸锌可分别使肝脏中 SOD活性提高 2 8.2 0 %(P<0 .0 5 )和 2 9.33%(P<0 .0 5 ) ;高剂量氧化锌、蛋氨酸锌和纳米氧化锌均可提高肝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 (MT)含量 相似文献
97.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自然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最具代表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生态系统产出质量下降,如个体较大、营养层次较高、重要的底层经济种类被个体较小、营养层次较低、中上层及经济价值低的种类所替代。研究分析表明,在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受控于多因素作用的控制机制,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并难以甄别和管理。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是应对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显著变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文内论述了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科学基础,介绍了在黄海桑沟湾构建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及其效果,评估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碳收支与生态服务功能。最后,在结语中指出:展望未来,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特别予以关注,需要得到更多基础研究的支持。除了进一步加强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和区域生态学研究,还需要加强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动力学过程研究,关注海洋酸化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及其应采取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98.
CHEN Tian-tian CHENG Fu-liang ZHANG Jian-mei NIE Zhao-jing FANG Dong FAN Mei-na LI Fu-hui CHENG He-gang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9):2474-2480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hubarb on cell lesion, which was caused by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and its mechanism had been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 of rhubarb solution applied to Vero cells was determin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then the PEDV infected Vero cell model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which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hubarb on virus was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method had also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cell mode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 was 3.28 mg/mL.Bot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TT assay were indicated that rhubarb could not only block the attachment of the virus to Vero cell and inhibit the synthesis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virus, but also could directly inactivate the virus.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rhubarb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PEDV, 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相似文献
99.
UL14在α-疱疹病毒中相当保守,但其在伪狂犬病毒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伪狂犬病毒鄂A株(PRV-Ea)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将编码EGFP的真核表达盒插入到伪狂犬病毒基因组的UL14基因中,PCR检测和荧光观察证实获得了能稳定表达EGFP的UL14插入失活突变株PRV-UL14D。将PRV-UL14D感染IBRS-2细胞,发现该突变株较PRV-Ea野毒株增殖缓慢,而且PRV-UL14D突变株感染细胞后形成的蚀斑也明显小于PRV-Ea野毒株,但在稳定表达UL14的IBRS-2细胞系中,PRV-UL14D与PRV-Ea野毒株的增殖速度、形成的蚀斑大小均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将PRV-UL14D感染BALB/c小鼠,发现与相同剂量的PRV-Ea野毒株感染相比,小鼠平均死亡时间明显延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L14并非伪狂犬病毒增殖必需的,但其缺失可延缓病毒增殖,推测UL14可能与病毒粒子在细胞间的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00.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