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99篇 |
免费 | 425篇 |
国内免费 | 6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7篇 |
农学 | 383篇 |
基础科学 | 337篇 |
735篇 | |
综合类 | 3322篇 |
农作物 | 578篇 |
水产渔业 | 247篇 |
畜牧兽医 | 956篇 |
园艺 | 392篇 |
植物保护 | 3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335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328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341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353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612篇 |
2011年 | 578篇 |
2010年 | 580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463篇 |
2007年 | 443篇 |
2006年 | 349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昆明地区几种混播草坪质量评价及组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筛选适合昆明地区观赏及运动场草坪混播组合,对当地表现良好的草坪草进行混播建坪,在幼坪和成坪阶段分别观测相关指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草坪质量,按照5级分级法评定标准,评判结果为:Z5组合(草地早熟禾肯塔基60%+紫羊茅宝瑞40%),草坪质量较好,达到I级标准;Z4组合(草地早熟禾肯塔基70%+匍匐翦股颖普特30%)、Z1组合(草地早熟禾肯塔基40%+高羊茅红象30%+多年生黑麦草匹克威30%)、Z2组合(高羊茅红象80%+草地早熟禾肯塔基20%)和Z6组合(草地早熟禾优异25%+草地早熟禾蓝月25%+草地早熟禾新哥来德25%+草地早熟禾肯塔基25%),草坪质量尚可,达到Ⅲ级标准;Z3组合(草地早熟禾肯塔基50%+普通狗牙根30%+多年生黑麦草匹克威20%),草坪质量差,仅达到Ⅳ级标准。其中,Z1组合是运动场草坪的最优组合,Z5组合是观赏草坪的最优组合,其草坪质量综合评价值分别达到0.677和0.881,高于实际应用值0.600。 相似文献
72.
多浆旱生植物霸王高频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多浆旱生植物霸王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激素组合和外植体(子叶、茎、茎节、下胚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霸王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霸王子叶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茎节是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含有0.1mg/L6-BA和1.0mg/LNAA的MS,子叶在此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诱导时间为20d,优于已报道的30d;霸王茎节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附加1.5mg/L6-BA和0.5mg/LNAA的MS,诱导率高达82.5%,诱导时间为7周,优于已报道的10周;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含1.0mg/LNAA和0.5mg/LIBA的1/2MS,生根率高达86.7%,比已报道的73.3%的生根率提高了13.4%,且在此培养基上13d开始出现不定根,早于已报道的20d;本试验从诱导愈伤组织到再生苗成株需(84±4)d。 相似文献
73.
PRRSV云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某猪场采取病料经RT-PCR检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阳性,将其处理后接种到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Marc-145细胞上。接种后3 d,猪肺巨噬细胞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Marc-145细胞盲传3代后,细胞也出现了CPE。对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用RT-PCR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PRRSV阳性;细胞培养物经PEG初步浓缩后,接种到PRRSV阴性,PRV、CSFV抗体阳性的仔猪,15 d后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采血并用同上的RT-PCR法检测,结果为阳性;采血用同上的RT-PCR法检测,结果亦为阳性;用电镜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观察,可见有囊膜包裹的圆形病毒粒子,其直径约为50 nm;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可见黄色荧光;TCID50测定其毒价为10-4.75/0.1 mL。该病毒对氯仿、紫外线、酸碱度变化(pH5.0或pH7.5)和热敏感;结果表明,已成功分离获得一株PRRSV云南地方流行毒株,命名为YN-1。 相似文献
74.
75.
76.
本试验旨在建立阿司匹林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模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周龄SD大鼠18只,经过7 d的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只,单笼饲喂。模型1组和模型2组阿司匹林的灌胃剂量分别为50和200 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灌服5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但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20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肝脏指数、血清IL⁃2含量与LZM活性、肠道黏膜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二者的比值(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200 mg/kg剂量的阿司匹林连续灌胃14 d可以成功建立大鼠的肠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77.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众多优良性状的暖季型草种,秋冬季节在我国北方地区会较早出现叶片脱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结缕草在北方的大面积使用。ZjSGR是从结缕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衰老诱导基因,负调控叶片滞绿性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通过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实现对日本结缕草ZjSGR基因的编辑,经测序验证获得1株单碱基缺失突变植株。突变植株叶片深绿,在正常生长温度(28~30℃)条件下,和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更高(P <0.05)。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ZjSGR基因在日本结缕草滞绿性状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研究材料,也为培育日本结缕草滞绿品种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不同水肥条件下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Ⅲ.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Keng.)对土壤水分短期变化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性,旨在为充分发挥其光合潜力以及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人工草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3种养分(CK,P和NP)处理下白羊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土壤短期水分胁迫和旱后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P与NP处理显著提高了白羊草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使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升高,且降低了非辐射性能量耗散(NPQ)。短期干旱胁迫下,P与NP处理的Fv/Fm降幅显著低于CK处理,复水1 d后的Fv/Fm恢复水平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表明P和NP营养有助于增强白羊草对短期干旱胁迫的耐旱性及复水后叶片光合功能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79.
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碳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观测的试验方法,于2016年5-10月及2017年8月对科尔沁草甸湿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进行了实验分析,旨在为科尔沁草甸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土壤碳氮储量估算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随土层深度下降,0~20 cm土层间下降显著,20 cm以下趋于相对稳定,范围分别为11.9~23.5 g·kg-1和0.66~1.50 g·kg-1。2)各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月间差异显著(全氮40~60 cm土层除外),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土壤碳氮密度(100 cm)生长季变化大于年际变化,有机碳密度全生长季呈上升趋势,范围为15.44~20.82 kg·m-2,全氮密度生长初期明显下降,之后趋于相对稳定,范围为1.01~1.16 kg·m-2。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和水文是影响其分布、变化的关键因子。科尔沁草甸湿地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变化较大,且表现为潜在的碳汇和氮源,但年际间碳汇潜力未充分发挥,本研究建议禁牧力度应加大并增加氮肥投入以提高科尔沁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旨在阐明黄鳝胃瘤线虫湖南分离株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 S rDNA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重构胃瘤线虫与其它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胃瘤线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胃瘤线虫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存在一定差异(922~927 bp),其中包含部分的18S、28 S及全部的ITS-1 (350~351 bp)、5.8S(102 bp)及ITS-2 (340~344 bp)序列.本研究系国内首次报道胃瘤线虫的ITS序列,其结果为黄鳝胃瘤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