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0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1819篇
林业   988篇
农学   903篇
基础科学   718篇
  1565篇
综合类   7562篇
农作物   1366篇
水产渔业   828篇
畜牧兽医   2573篇
园艺   1219篇
植物保护   836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789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851篇
  2013年   1024篇
  2012年   1316篇
  2011年   1470篇
  2010年   1377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256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857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GIS和RS的辽西地区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以辽西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了辽西地区的土壤侵蚀量,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同时对不同的土壤侵蚀强度在数量上、空间分布及与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以轻度为主,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均有发生,但所占百分比不大;朝阳市是辽西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葫芦岛市次之,锦州市和阜新市土壤侵蚀状况一般;辽西地区的微度、轻度、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旱地上,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中覆盖度的草地、有林地和疏林地上;增加林地、草地的覆盖度,减少坡耕地的分布是减少辽西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选择裸露砒砂岩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冲刷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3种流量(60,100,200 L/h)与4个坡度(5°,10°,20°,30°)组合冲刷下砒砂岩区坡面细沟形态演变特征及径流侵蚀产沙机制.结果表明:坡面细沟在坡下最先发育,随着冲刷流量和坡面坡度的增大而向上延伸;细沟出现的时间随着坡度的增...  相似文献   
993.
邵水仙  李红丽    董智    王合云  张晓晓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46-151,157
合适的造林树种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功能。为研究何种造林树种对退化砂石山地地区植被恢复较好,以山东省退化山地生态造林区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生态造林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造林树种林分下共有草本植物64种,刺槐林下草本植物最少,且优势种明显;(2)5种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坡下部 > 坡中部 > 坡上部,经济林高于用材林,混交林高于纯林,针叶林高于阔叶林;(3)5种人工林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4)群落多样性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且随着多样性的增加,生物量的增幅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An agglutination test based on colored silica nanoparticles (colored SiNps)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serotyp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onodisperse colored SiNps were used as agglutination test carriers. The colored SiNps were prepared through reverse microemulsion with reactive dyes, sensitized with 11 kinds of mono-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P. aeruginosa, and denoted as IgG-colored SiNps. Eleven kinds of IgG-colored SiNps were individually mixed with P. aeruginosa on a glass slide. Different serotypes of P. aeruginosa could be identified by agglutination test with evident agglutination. The P. aeruginosa could be detected in a range from 3.6 × 105 to 3.6 × 1012 cfu mL?1. This new agglutination test was confirmed to be a specific, sensitive, fast, easy-to-perform, and cost-efficient tool for the routine diagnosis of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糖芥萌芽期及苗期耐盐特性。方法以不同的温度(15、20、25和30 ℃)测定糖芥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并在此温度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及混合盐(NaCl+Na2CO3)溶液[0 (CK)、1、2、3、4、5和6 g/L]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其萌芽期的发芽指标及苗期的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借助回归方程评价其耐盐性强弱。结果(1) 糖芥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 ℃,发芽率为86.67%。(2) 最适发芽温度条件下,随着盐质量浓度的增加,NaCl胁迫下糖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的鲜质量、干质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根长、茎长、总长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混合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的根长、茎长、总长整体呈下降趋势,鲜质量、干质量和含水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a2CO3胁迫下的所有测定指标均呈下降趋势。3种盐处理的种子复水后均有复萌现象。(3)由回归方程可知:混合盐胁迫下糖芥萌芽期及苗期的临界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7.26和5.48 g/L,NaCl次之,Na2CO3最低。结论糖芥萌芽期及苗期对混合盐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耐盐观赏花卉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芳  范稚莲  莫良玉  韦玉娅 《土壤》2016,48(4):748-753
在广西环江开展了土壤改良剂对大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煤灰、菌渣、蚕沙)均能在大豆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有效降低大豆中重金属含量。菌渣对大豆苗期重金属抑制效果最好,蚕沙对成熟期重金属吸收的抑制效果最佳,而煤灰在结荚期抑制重金属效果优于其他的改良剂,并且对减少大豆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7.
铝对花生根系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铝对耐铝性不同的两个花生品种根系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桂花21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大,而桂花23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桂花21上升的幅度大于桂花23的;桂花21根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桂花23的则下降;两个品种的脯氨酸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含量均增加,但与对照相比,桂花21的脯氨酸升高的量大于桂花23的,桂花21 O2-.升高的量小于桂花23的;桂花23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桂花21没有明显变化;两个品种根系电解质渗漏率均升高,桂花23上升的量大于桂花21的。  相似文献   
998.
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侵蚀造成土壤肥力的丧失,而土壤肥力的丧失反过来又加剧侵蚀作用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土壤侵蚀和培育土壤肥力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 微区,采用将15N 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 NH+4-N和NO-3-N 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 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XP 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 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 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 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000.
增量效益费用比法优选确定骨干坝设计淤积年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骨干坝设计淤积年限与总库容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按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的10~20年设计淤积年限,以八家下骨干坝为例,设置了11个不同规模的比较方案,通过计算不同规模的投资、效益、年运行费,得出不同规模的效益费用比,采用增量效益费用比法优选确定八家下骨干坝设计淤积年限的最佳方案为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