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52篇
综合类   338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1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可以允许接收端的天线数小于发送端的天线数,即所谓的系统过载情况.而业界提出的针对第五代通信网络的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DNOMA,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方式,通过功率域叠加复用可以增加用户接入数量.该研究结合系统过载和用户非正交叠加复用,介绍了过载的非正交多用户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在接收端提出一种多用户检测方法,基于迭代干扰消除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IICSIC,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仿真表明:与PDNOMA系统的串行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算法和过载系统的迭代干扰消除(IIC,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方法相比较,所提的方法性能明显较好.  相似文献   
102.
陈连芳  马永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38-139,179
[目的]探索施用密旋链霉菌对瓜列当寄生的影响和对加工番茄的增产作用。[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设置番茄育苗和移栽时施密旋链霉菌制剂(处理(1))、番茄育苗时施密旋链霉菌制剂(处理(2))、不施密旋链霉菌制剂(对照),研究密旋链霉菌对瓜列当寄生的影响及对加工番茄的增产作用。[结果]盆栽试验中,处理(1)番茄地瓜列当寄生量较对照减少66.7%,番茄产量增加72.4%;大田示范试验中,处理(1)瓜列当寄生量较对照减少10.2%,番茄产量增加12.4%。[结论]密旋链霉菌制剂能减少瓜列当寄生量,促进番茄增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黏附素FnBPB-ClfA基因表达蛋白对奶牛的免疫效力,应用RT-PCR扩增奶牛IgG Fc基因片段与构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FnBPB-ClfA黏附素基因串联构建质粒pMD19T-Fc-FnBPB-ClfA,并通过双酶切将其克隆于pET32a(+),以构建质粒pET32a-Fc-FnBPB-ClfA并进行诱导表达。以盐酸左旋咪唑(LH)或氢氧化铝(ALUM)为佐剂,与纯化的重组蛋白(bFcFnBPB-ClfA)混合以首次免疫肌肉注射,加强免疫乳头管灌注或首次免疫、二次免疫及三次免疫均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临近干奶期的奶牛。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对各组牛血清中的抗体进行监测,评价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以LH为佐剂免疫的(A组)牛21d时抗体水平最高,可达到1∶1 600;而以ALUM为佐剂免疫的B组和C组抗体水平分别为1∶800和1∶400。IgG水平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以LH为佐剂免疫牛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其他免疫组。研究结果表明,以首次免疫肌肉注射,加强免疫乳头管灌注的方式较好,并且bFc-FnBPB-ClfA与LH佐剂混合后免疫奶牛能最有效激发奶牛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4.
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Galectins)的核心成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炎性因子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凋亡、黏附及mRNA剪接等。研究表明,Galectin-3对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关于Galectin-3的作用方式和分子机制却有不同的研究报道。论文综述了Galectin-3的结构特征及其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以期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对金银花的植物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枇杷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枇杷果实糖代谢、果实品质形成与改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不同枇杷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总糖含量、甜度值差异显著,白肉型品种的总糖含量与甜度值变化趋势一致,红肉型品种的总糖与甜度值的变化趋势相近;枇杷成熟果实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其含量平均值为42.33 mg/g(FW),占总糖的42.74%;山梨醇的含量最低,含量平均值为2.66 mg/g(FW),占总糖的2.69%。相关性分析表明,枇杷果实果糖与甜度值、总糖与甜度值的相关性极强(均为r=0.90**),总糖与果糖显著相关(r=0.79*),总糖与葡萄糖、山梨醇、蔗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果糖是构成枇杷果实总糖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果糖和总糖可以反映枇杷果实甜度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7.
以鲜切莲藕为原料,通过测定褐变度、失重率、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了臭氧处理对鲜切莲藕贮存过程中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呈增加趋势,臭氧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鲜切莲藕褐变度和失重率(P0.01),且0.3 mg/L臭氧比0.6 mg/L效果好。当贮存时间由8 d延长为12 d时,样品总酚含量和PPO、POD活性开始降低,但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和POD活性下降较快。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褐变度呈负相关(P=0.024);贮存时间与失重率、褐变度、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切莲藕用0.3 mg/L臭氧水处理12 min后,可以在0~4℃冰箱贮存8 d。  相似文献   
108.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仁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辅助超声波提取其中的多酚,确定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FRAP、DPPH和ABTS 3种方法测定了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50(g∶m L),乙醇体积分数30%,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35℃。FRAP、DPPH和ABTS法测得山核桃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为108.94、184.71和175.92μmol Trolox/g。山核桃仁多酚是较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9.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地理变异明显,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其根、皮、花、果皆可入药,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毒杀、拒食和忌避活性,是常见的生物农药原料,将苦楝果作为活性成分提取材料,有利于开发材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苦楝果提取物的抗虫作用、杀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效果,并结合遗传育种策略,针对国内对苦楝果活性成分地理变异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在全分布区内收集具代表性的苦楝种源或家系,分析不同种源、家系间苦楝果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研究其地理变异及个体变异规律,在优良种源或家系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苦楝的生物农药应用结合木材利用进行改良,选择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及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种源或家系,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良品种用于果林营造,以期达到苦楝材用与药用相结果的目的,综合开发苦楝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0.
SSR分子标记鉴定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的正反交后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的正、反交F1代共63株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在21对石斛基因组引物中,筛选出双亲多态性引物3对,多态性引物占比为14.3%。用此3对引物可鉴定出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杂交苗中25株真杂种,比例为78.1%,可鉴定出霍山石斛×铁皮石斛杂交苗中28株真杂种,比例为9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