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60篇 |
免费 | 1885篇 |
国内免费 | 43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050篇 |
农学 | 6230篇 |
基础科学 | 3266篇 |
6816篇 | |
综合类 | 11894篇 |
农作物 | 2589篇 |
水产渔业 | 1679篇 |
畜牧兽医 | 5295篇 |
园艺 | 1447篇 |
植物保护 | 29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411篇 |
2022年 | 1140篇 |
2021年 | 1625篇 |
2020年 | 1433篇 |
2019年 | 1474篇 |
2018年 | 997篇 |
2017年 | 1315篇 |
2016年 | 1268篇 |
2015年 | 1731篇 |
2014年 | 1583篇 |
2013年 | 2083篇 |
2012年 | 2329篇 |
2011年 | 2547篇 |
2010年 | 2382篇 |
2009年 | 2376篇 |
2008年 | 2222篇 |
2007年 | 2309篇 |
2006年 | 2088篇 |
2005年 | 2118篇 |
2004年 | 985篇 |
2003年 | 852篇 |
2002年 | 722篇 |
2001年 | 800篇 |
2000年 | 918篇 |
1999年 | 1291篇 |
1998年 | 1087篇 |
1997年 | 930篇 |
1996年 | 900篇 |
1995年 | 794篇 |
1994年 | 739篇 |
1993年 | 728篇 |
1992年 | 587篇 |
1991年 | 524篇 |
1990年 | 431篇 |
1989年 | 356篇 |
1988年 | 278篇 |
1987年 | 171篇 |
1986年 | 134篇 |
1985年 | 81篇 |
1984年 | 49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54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11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3篇 |
1963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马铃薯胞囊线虫是马铃薯上最重要的有害生物之一,也是我国特别关注的重要植物检疫性线虫.针对马铃薯白线虫ITS序列,我们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使用15种马铃薯胞囊线虫群体和4种其它胞囊线虫样品进行验证,可高度灵敏地检测单个马铃薯白线虫的胞囊或幼虫,最高检测灵敏度达到10fs;同时开展了混合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检测,证明了引物的专化性和TaqMan探针特异性.该检测方法可自动化检测马铃薯白线虫并进行定量,适合进行标准化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92.
1969-2018年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69—2018年黄河干流8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近50 a黄河干流实测径流和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近15 a各分区耗水数据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径流的影响。[结果] ①1969—2018年黄河上中下游实测径流整体呈降低趋势,兰州、花园口、利津3个代表站多年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5.10×107,3.55×108,4.13×108 m3/a。②近50 a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趋势突变主要集中在1986和1990两个年份,结合前人研究和重要水事分析,1986年突变可能与1984年以来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1986年龙羊峡水库修建有关;而造成1990年径流突变的原因可能是80—90年代黄河流域用水量激增和流域下垫面改变。③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值从上游至下游水文站断面逐渐增大,这主要与近15 a平均耗水量也沿程增大相一致;另外多年平均实测径流在利津站仅占天然径流的42%。耗水量最大的两个分区为花园口以下和兰州—头道拐段,分别达到了1.06×1010和1.04×1010 m3。[结论] 人类活动中的各项耗水(尤其是农田灌溉)是造成兰州站以下地区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差值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的发展,合理分配各项耗水量。 相似文献
993.
四个引进甘蔗品种生长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台优、新台糖22、新台糖25和粤糖93/159四个引进甘蔗品种进行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新台糖22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 ,分别比台优、新台糖25增产26 65%、34 93%和21 8%、34 8% ,差异达到5 %显著或1 %极显著水平 ;其次是粤糖93/159 ,分别比台优、新台糖25增产21 82 %、29 77%和19 88 %、32 66% ,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新台糖22与台优、粤糖93/159与新台糖25之间的蔗茎产量差异和含糖量差异不显著。对研究项目进行综合评定 ,评价值高低排序为 :新台糖22>粤糖93/159>台优>新台糖25。 相似文献
994.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是柑橘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柑橘植株遭到黄龙病菌侵染后光合能力发生变化而后表现出相应的黄化症状。及早实现HLB的原位快速诊断是防控HLB的重要手段。为探究黄龙病菌侵染柑橘叶片的光合响应机制并实现HLB的原位诊断,该研究分析了健康(Healthy)、未显症HLB(asymptomatic HLB, aHLB)、显症HLB(symptomatic HLB, sHLB)以及黄斑病(Macular,症状与黄龙病相似)柑橘叶片的光合参数与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利用光谱技术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技术分析了4种类型柑橘叶片的反射率光谱与SIF光谱差异。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算法结合反射率光谱筛选出特征波段,采用SIF光谱的峰值位置(687和741 nm)构建了上行(Upward, Up)和下行(Downward, Dw)SIF产量指数(Up687, Up741, Dw687, Dw741, Up687/741, Dw687/741)。进一步分别利用特征波段的反射率和SIF产量指数,结合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 KNN)分类算法构建了柑橘黄龙病的诊断模型。结果表明,黄龙病菌的侵染使柑橘叶片的光合作用明显减弱,在未显症时期已经表现出来,证明了SIF技术在诊断早期HLB的优势。基于特征波段反射率的KNN模型对未显症HLB和显症HLB的诊断精度为72.7%和75.6%,健康叶片和黄斑病叶片分别为82.2%和64.1%,而基于687和741 nm波长处的上行比值SIF产量指数Up687/741构建的KNN模型对未显症HLB和显症HLB的诊断精度为84.8%和91.1%,健康和黄斑病叶片分别为88.9%和82.1%,均优于反射率光谱模型。结果证明了SIF技术用于诊断柑橘HLB的潜力,为实现柑橘HLB的田间原位、快速、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5.
996.
以2份白菜型油菜为对照,用SRAP标记研究了57份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育种资源的遗传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82处,可将59份材料分为3类:两份白菜型油菜聚为一类;甘蓝型油菜除选系Y58单独聚为一类外,其他所有选系归为另一类,显示黄籽高油育种资源遗传基础较窄。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8处,又可将57份甘蓝型油菜分为6个亚类,其中53份材料归为两个大的亚类,系谱或亲缘关系较近的材料一般聚在同一亚类,且按系谱关系比地理来源划分明显,提示地理来源配制强优势黄籽高油杂交组合可靠性可能不如按系谱来源。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