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8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林业   831篇
农学   918篇
基础科学   832篇
  1387篇
综合类   6094篇
农作物   891篇
水产渔业   583篇
畜牧兽医   2636篇
园艺   916篇
植物保护   60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675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594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666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生理时期梅花鹿血液GSH-Px含量测定及其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生理时期梅花鹿全血中GSH-Px含量变化及其纯化技术,为开发鹿血抗衰老资源奠定理论基础.用DINB法测定梅花鹿的溶血液、血细胞内容物、血浆和血细胞细胞膜中GSH-Px含量并计算全血GSH-Px含量;利用10%~100%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和柱层析技术纯化GSH-Px;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血GSH-Px含量以生茸期最高为(1 973.07士25.43)U·mL-1,与配种期的(1 727.74士12.46)U·mL-1差异极显著(P<0.01),与生茸前期的(1 961.83士16.54)U·mL-1差异不显著(P>0.05);GSH-Px的初始比活力为24.9 U·mg-1,经纯化后得到GSH-Px 0.37 mg· mL-1,最终比活力1 347.7U·mg-1,纯化倍数为54.1倍,回收率25.00%;鹿血GSH-Px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ku.结果提示生茸期鹿血的GSH-Px含量最高,开发利用价值最大,GSH-Px含量与生理特性相关;鹿血GSH-Px盐析条件为40%~80%饱和度的(NH4)2SO4,此时所得GSH-Px纯化倍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2.
野生动物通道是缓解由铁路、公路等引起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动物通 道的定义和适用目标,提出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原则、依据,以及野生动物通道的位置、数量、形式、宽度、高度、 地面基质和开口处环境的设置要求;以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为例,分析了2005 年9 月至2008 年5 月间 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率仅为40%;“通道位置是否与活动路线重合冶是亚洲 象对通道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在通道建设完成后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 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3.
高校图书馆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开拓创新,实行新的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流通现状的具体分析,结合一站式服务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几点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噻苯隆(TDZ)在红掌外植体诱导及增殖继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外植体诱导阶段,添加0.1mg·L-1的TDZ,可以缩短诱导时间,提高诱导率。TDZ浓度大于0.1mg·L-1会导致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的畸形发展,而且会影响红掌组培苗移栽之后的长势。在愈伤增殖阶段,TDZ的使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浅谈地下滴灌的堵塞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地下滴灌堵塞问题的研究,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真正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6.
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安全、高效、广谱的新型消毒剂,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使用后无残留、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及其杀菌机制,为其在蚕桑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质量浓度为40 mg/L、pH5.5、氧化还原电位(ORP)为1100 mV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5 min即可全部杀灭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解水对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处理5 min后,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灭活率达到90%;处理15 min时,灭活率为100%.经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外部形态发生改变,菌体膨胀、逐渐伸长,之后出现孔洞,最后菌体破裂、死亡;胞外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菌体DNA发生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微酸性电解水主要通过破坏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细胞外部形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DNA结构受到破坏,达到杀菌目的 .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旨在探讨牦牛不同部位皮肤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及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不同部位皮肤上的定位及相对表达量,探究牦牛皮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HE、Masson’s三色和Verhoeff VG染色法,对成年牦牛皮肤内血管和神经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HIF-1α的mRNA和蛋白在成年牦牛皮肤组织中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颈部血管与神经密度最高,前臂部和小腿部次之,跖部最低,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主要表达在表皮层、毛囊的上皮根鞘、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颈部、前臂部和小腿部强阳性表达,跖部阳性表达。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跖部明显低于其他部位(P<0.05),其他三个部位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颈部最高,跖部最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成年牦牛不同部位皮肤内不同血管和神经形态结构相似,密度从颈部到前肢再到后肢差异显著。HIF-1α的差异性表达进一步说明皮肤在牦牛适应低氧环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葱属植物耐旱能力,筛选野生葱属植物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野韭(Allium ramosum L.)、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和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3种葱属植物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种葱属植物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相比,山韭相对电导率最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最高,酶活性变化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酶活性之间显示出强相关性。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种植物种子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山韭 > 野韭 > 蒙古韭。  相似文献   
109.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餐厨废弃物(food waste,FW)的资源利用受到广泛关注。FW焚化、填埋、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因其面临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饲料化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高价值的饲料,从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养殖成本和环境污染,但该技术应符合减少、再利用和回收有机废物的处理原则。作者综述了FW的饲料化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FW饲料化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酶处理、藻类培养、昆虫过腹、发酵技术。其中热处理可以确保微生物安全性,是其他技术的预处理技术。藻类培养和昆虫过腹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植物和昆虫蛋白,避免同源污染,但尚不清楚藻类和昆虫在FW利用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污染物积累。酶处理和发酵技术可以将FW中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酶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需要考虑特殊的酶制剂。发酵技术的机械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高,其核心是微生物,需要筛选有效的、能充分利用FW的微生物。目前FW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较少,在其生产和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为了使FW饲料真正作为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研究人员必须对不同动物(含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性能和产品特性进行研究,以确保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