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0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0篇 |
农学 | 126篇 |
基础科学 | 148篇 |
273篇 | |
综合类 | 1209篇 |
农作物 | 153篇 |
水产渔业 | 85篇 |
畜牧兽医 | 551篇 |
园艺 | 185篇 |
植物保护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三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三种藻的增长被显著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三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 相似文献
42.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迎合了当前绿色消费潮流,利用市场激励机制和消费者对绿色鱼产品的偏好引导生产者自觉关注环保,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并缓解了渔业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种有效的渔业管理手段。目前渔业生态标签存在不可靠性、不统一性与实施成本较高并可能被滥用为绿色贸易壁垒等不足,应进一步增加其科学性、真实性和透明度,开展各国间的协调互认,并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帮助。中国目前存在无公害鱼产品、绿色鱼产品和有机鱼产品3种标签认证制度,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且与国际标准不相一致等问题,因而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并通过制定完善相应法规建立配套的渔业标签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3.
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除虫链霉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和补料对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条件下菌丝形态、菌体代谢以及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和碳氮比与菌体生长密切相关,对除虫链霉菌前期的菌丝形态影响较大。只有当除虫链霉菌为密实的球状时,才能获得较高的阿维菌素产量;进一步通过调控使发酵中后期菌丝形态保持一定的菌球尺寸(球核面积、核区周长和菌丝球面积)对维持阿维菌素合成有利。 相似文献
44.
旨在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基因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50K的山羊芯片,对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黄淮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质控后获得50 010个共同SNPs位点。通过群体分化系数Fst和XP-EHH,以黄淮山羊为参考群体分别对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Fst和XP-EHH值的top 5%作为阈值。结果,利用Fst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501个候选基因,利用XP-EHH在绒山羊基因组中筛选到145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2个SNPs在绒山羊基因组中受到较强选择。通过基因注释筛选到21个候选基因,包括EXOC4、ASIC2、PCDH9、RHBDD1、IRS1和PDE10A等。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松弛素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发现,绒山羊在驯化过程中其基因组很多与毛囊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绒山羊的选择进展,为中国绒山羊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5.
转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提高水稻逆境胁迫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铁等金属离子的动态平衡是保持植物细胞功能正常的先决条件。烟酰胺合成酶基因在单子叶禾本科的缺铁胁迫应答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催化产物烟酰胺(NA)是铁及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在体内吸收和转运的重要载体,且能与Fe2+结合形成Fe2+-NA复合物,从而使植物在酸性土壤中免受铁毒害。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NASHOR1转入水稻台北309中,经PCR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铁、锰、铜和锌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的金属元素含量都明显提高,铜、锌、锰和铁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5%、80%、31%和44%,但铁、锰和锌元素增量在株系间差异较大。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都高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暗示大麦烟酰胺合酶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46.
47.
48.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可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由于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来源于苍白杆菌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Och在毕赤酵母系统中不能有效地分泌表达。将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MPH-S274Q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发现其毕赤酵母重组菌株经摇瓶诱导培养120 h后,培养上清的酶活力达到0.7 U/mL,蛋白分泌量是野生型的14倍,SDS-PAGE电泳图中培养上清有明显的蛋白质条带,进一步证明了分泌效率提高,该结果表明提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提高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以海南植物鹧鸪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鹧鸪粗粉(D50为120.45 mm)、细粉(D50为65.86 mm)、超微粉Ⅰ、超微粉Ⅱ和超微粉Ⅲ5种粉体的表征与理化特性。通过色度测定、粒径测定、电镜扫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探究5种不同粒径鹧鸪粉体的加工特性、流动性,以及5种粉体茶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逐渐减小,其溶解度、润湿性、流动性均增大,膨胀度、持水力减小;鹧鸪茶超微粉的茶多糖、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粗粉、细粉;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含量逐渐增大,皂苷含量各不相同。不同粒径鹧鸪茶粉体的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得出,超微粉的溶解度、茶多糖、皂苷含量较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因此,鹧鸪茶超微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0.
CHU Zhi-qiang YOU Cheng-zhong QIN Yong-lin CHEN Wei-dong LU Hui-xia HAN Tian-quan ZHANG Sheng-dao TANG Wen-hao 《园艺学报》2005,21(9):1817-1820
AIM: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of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and cholesterol gallstone formation. METHODS: Hamste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feeding normal diet), lithogenic diet (LD) 2 weeks group, LD 6 weeks group and LD+aspirin 6 weeks group. Gallstone incidence, antithrombin antigen (AT-Ⅲ:Ag), antithrombin activity (AT-Ⅲ:Ac), thrombin (F-Ⅱa:Ac),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activity (PAI:Ac), plasmin activity (Plm:Ac), D-dimer:Ag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 gallbladder bile were observed as read-out paramete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gallstones in control group, LD 2 weeks group, LD 6 weeks group and LD+aspirin group were 0%, 20%, 73% and 25%, respectively. AT-Ⅲ:Ag, F-Ⅱa:Ac, D-dimer and CRP in LD 2 weeks group and LD 6 week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T-Ⅲ:Ag, PAI:Ac, Plm:Ac, D-dimer and CRP in LD 6 week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D 2 weeks group (P<0.01). AT-Ⅲ:Ag, F-Ⅱa:Ac, PAI:Ac, D-dimer and CRP were strikingly decreased in LD+aspirin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LD 6 weeks group (P<0.01). The level of CRP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γ=0.752, P<0.01). CONCLUSIONS: Coagulation cascade is activated and crosslinked fibrin forms in gallbladder bile before gallstone formation. “Lithogenic bile” might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flammation of gallbladder mucosa, which activates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and leads cholesterol gallstone form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