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2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林业   945篇
农学   569篇
基础科学   557篇
  1245篇
综合类   5631篇
农作物   968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1584篇
园艺   873篇
植物保护   45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寒区马鹿发情鉴定与最佳输精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寒区马鹿人工授精有标准可循,并提高其受胎率,对2007年大兴安岭地区马鹿人工输精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中,寒区马鹿发情鉴定采取"公鹿试情为主,人为观察为辅"综合判定的方式比较准确。人工输精最佳时机是发情末期母鹿拒绝试情公鹿爬跨前的1h到拒绝爬跨后的3h。这一个时段母鹿外观特征主要变化是由兴奋转为安静,从接受公鹿爬跨转为拒爬,外阴肿胀基本消退、颜色呈淡红或暗紫色。  相似文献   
52.
陈媛  蔡禾  李利  王林杰  仲涛  张红平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0):4466-4477
【目的】快速骨骼肌肌钙蛋白T(fast skeletal troponin T3,TNNT3)作为肌钙蛋白(troponin, Tn)家族成员,调节横纹肌收缩、参与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家畜肉质性状。通过获得山羊TNNT3基因的可变剪切体,分析山羊TNNT3基因可变剪切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深入解析TNNT3基因在山羊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NCBI已公布山羊TNNT3基因(NM001314210.1)和牛TNNT3基因(XM010821200)mRNA序列,使用软件Primer Premier6.0设计引物,以简州大耳羊胚胎期和出生后7个阶段骨骼肌为试验材料,克隆测序获得山羊TNNT3基因的CDS区可变剪切体,利用软件ORF Finder、EditSeq、DNAMAN、ClustalW和MEGAX10.1.8等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设计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RT-qPCR)及半定量引物,研究TNNT3基因剪切体在7个不同组织(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53.
主要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在滴灌工程材料招标采购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经验,对做好滴灌工程材料的招标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为了建立可行、高效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技术,本研究通过分离鳜下丘脑组织,用Ⅰ型胶原酶将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并用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在培养的第3、4、5和6天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显示,培养第3天时细胞贴壁量少,胞体小并且呈单个分布;在培养第4天,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且具有典型的神经元的形态,胞体饱满;第5天神经元胞体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大,突起增长增粗,许多分支互相交错连接而形成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第6天细胞活性减弱,开始凋亡。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显示,在培养第5天,细胞活性最高;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和免疫荧光鉴定法对神经元细胞进行鉴定,经RT-PCR检测发现,培养的下丘脑细胞可以表达神经元特异基因noggin,经免疫荧光鉴定,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纯度为95.9%。研究表明,通过此培养方法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鳜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鳜的摄食与能量代谢相关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在自然资源、地域区位、农业生物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进行了定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6.
蔡欣妤  刘佳岱  李二超  宋铭琪  余秋然  王涵  王晓丹  陈立侨 《水产学报》2023,27(10):109602-1-109602-12

为探究饲料中辅酶渣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健康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 (0.70±0.01g)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等蛋白的辅酶渣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0% (对照组,含20%鱼粉)、20%、40%、60%、80%、100% (记为C、T20、T40、T60、T80、T100)的饲料投喂8周。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T40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变,T6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T80组、T100组生长性能、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替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甘油三酯 (TG)水平未见显著差异,总蛋白水平 (TP)在T100组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 (Glu)在替代组中显著降低。T60、T80、T10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含量显著降低,T80、T10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各替代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显著上升,T100组丙二醛 (MDA)含量显著降低;C、T40、T80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显示T80组蟹肠道菌群组成较C组发生改变。研究表明,辅酶渣替代饲料中40%的鱼粉对幼蟹的生长、抗氧化能力、肠道菌群无负面影响,但当替代比例超过80%时将导致幼蟹的生长性能下降、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和肠道菌群稳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7.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水产学报》2024,2(4):049608-1-049608-16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 (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 (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58.
为明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的表型差异,实验整合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2个数据体系,利用多变量形态学统计分析法对叶尔羌河流域裂腹鱼类(4种,494尾,48组参数)开展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个参数同时在4种裂腹鱼中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位于头部、前躯干部和后躯干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唇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形态数据在PC1轴上差异显著,主要反映头部特征;而框架数据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在第一主成分上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后躯干部;2个数据体系逐步判别分析分别选取8个和6个主要参数建立判别公式,初始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和75.7%,散点图组质心分离,样品重叠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数据体系均分为2个分支,其中重唇裂腹鱼单独成一支,塔里木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在形态上距离较近,与宽口裂腹鱼次之。研究表明,2个数据体系中,形态数据表现较优于框架数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外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较好区分,但仍存在一定的重叠。  相似文献   
59.
于2019年5—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燕麦燕科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马铃薯燕麦间作,分别记为IP、JP),4种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的裂区试验,测定马铃薯叶片CAT、POD活性,MDA、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马铃薯CAT、POD活性均显著高于N0处理(P<0.05),成熟期,JP在N3水平下CAT、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N0处理分别增高14.0%、22.5%、19.6%,N2水平下MDA及脯氨酸含量较N0处理分别降低2.1%、56.8%,现蕾期至块茎膨大期,JP的生理特性优于IP;间作和适宜的施氮量有益于马铃薯品质提高,N1、N2、N3较N0处理,IP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5.9%、23.8%、12.3%,JP分别增加11.4%、45.6%、17.1%,IP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16.7%、22.8%,JP分别增加27.8%、64.6%、1.1%;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N2时最高,IP、JP较N0分别增加3.0%、8.9%,且JP显著高于IP(P<0.05)。由通径分析中剩余因子e=(1-R21/2可知,马铃薯生理指标对支链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小,剩余因子分别为0.750、0.401。叶绿素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形成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28、0.767,可通过叶绿素含量反映出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优化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改善品质的目标,在生产中建议的施氮量为150 kg·hm-2(N2)。  相似文献   
60.
对采自云南省元谋县的花椰菜丛枝病植原体感病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将带菌组培苗分别置于冰箱(4~8 ℃)低温保藏和光照培养箱中常温保藏,经定期观察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以感病植株的茎段作为组培材料,经丛生芽诱导培养可得到长势较好的花椰菜潜带植原体组培苗;同时,采用低温保藏可延长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每2~3月进行1次),期间每月在培养箱中补光3~7 d,在12个月后经PCR检测表明组培苗中仍含有植原体,达到植原体株系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