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289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38篇
  328篇
综合类   1365篇
农作物   149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548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报道了胨冻样芽孢杆菌 (Bacillusmucilaginosus)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麦苗期生长的作用 ,并对胨冻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胨冻样芽孢杆菌 (B .mucilaginosus)生长的最适培养基 (g/L)为 :蔗糖 1 4、Na2 HPO4 1 .5、FeCl3 0 .0 0 2、CaCO3 1 .5、酵母膏 1 0 ,自来水 1 0 0 0ml、pH7.0~ 7.5;有机氮和无机铵态氮抑制胨冻样芽孢杆菌的生长 ;胨冻样芽孢杆菌液体培养物对小麦苗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72.
发展沟道人工湿地 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沟道坝系工程建设的开展 ,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出现了一些沟道湿地迹象。发展沟道人工湿地对于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增加生物群落、净化环境和水源等具有重要意义。鉴别和确认湿地的类属有利于湿地的研究、利用、保护和发展。依据我国湿地的定义、界定条件及类型等 ,对黄土高原基岩产沙区沟道治理形成的湿地进行了确认 ,并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通过系统观察不同土壤类型棉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的变化,以有效地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土壤含水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在黏土地上,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近似于抛物线,0~20cm土壤含水量最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至60-80cm达最大,随后又降低。而在沙土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与黏土地相反。这种变化与土壤的理化、生物学特性以及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关。不同土壤类型膜下滴灌棉花产量、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4.
乔洁  毕利东  张卫建  沈仁芳  张斌  胡锋  刘艳丽 《土壤》2007,39(5):772-776
利用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异.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和2倍NPK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NPK均衡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小于非均衡施肥的处理(NP、NK、N、P、K),适当增施K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75.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脆弱生态区作为人地系统的一种地域类型,是自然特质较为敏感的不稳定区域,因区域环境生态退化导致的资源性贫困,使地区社会长期陷入了PPE怪圈的桎梏当中。如何使脆弱生态区走出发展困顿,迈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社会反贫困研究和生态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所在。文章通过对脆弱生态区人地关系矛盾的机理研究,在综合分析脆弱生态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并依据产业经济学及产业生态的理论,运用结构对应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产业化的结构框架与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及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6.
基于遥感的泾河流域植被覆盖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快速、准确的获取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信息是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的重点。以MODIS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泾河流域各个子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进行了对比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个子流域的植被覆盖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北部的环江、东川、蒲河等子流域植被覆盖程度普遍较低,需要重点保护;流域东南部的汭河、达奚河、三水河、城固河、四郎河、干流区等子流域的上游局部山地植被覆盖比较好,但广大的下游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中等,破碎化严重。且退化植被呈零散状广泛分布,应成为流域植被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7.
利用高油玉米自交系By804和普通玉米自交系B73为材料,克隆Enoyl-ACP reductase(ENR)基因,同时比较ENR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差异。结果表明,ENR基因编码蛋白在高油和普通玉米中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在授粉后15,25和35 d的胚中,ENR基因呈下调表达,在同一发育时期,ENR基因在高油玉米By804中较高表达。  相似文献   
78.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植被的群落学特征,从生活型谱、叶型谱、光照生态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谱和优势植物等群落特征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水湿条件有所改善,群落正向地带性植被—半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均有很大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增强,且破坏后修复能力增强。结果说明封山育林措施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很好措施之一。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李品荣等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79.
对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越冬态整株虫口密度与1/8样方不同方向虫口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态整株虫口密度与南面+北面1/8样方虫口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0.9596,并拟合出了整株虫口密度估算模型为y=24.457222+3.37589x(y为整株虫口密度,x为南北各1/8样方40-80 cm段虫口密度之和)。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价9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