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0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870篇
林业   690篇
农学   539篇
基础科学   427篇
  995篇
综合类   4207篇
农作物   597篇
水产渔业   350篇
畜牧兽医   1796篇
园艺   527篇
植物保护   50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驱动的生物结皮发育可显著抑制土壤侵蚀,为探明土壤抗侵蚀性能随生物结皮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方法] 设置藻结皮、藓结皮和自然演替结皮3个处理,培育176天,系统研究生物结皮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类型差异对黄绵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1)生物结皮盖度、厚度、生物量、叶绿素和粗糙度随生长时间均显著增加,培育初期藓结皮较高,培育末期自然演替结皮反而最高。(2)随生物结皮发育,土壤黏结力呈幂函数增强,较初期增加39.8%~60.3%;质量损失率呈指数函数减小,较初期降低45.6%~57.3%;饱和导水率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但培育末期均最低(0.08~0.12 mm/min)。(3)土壤黏结力随生物结皮盖度、厚度、叶绿素、生物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质量损失率随生物结皮盖度、厚度、叶绿素、生物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下降。(4)土壤抗侵蚀综合指数(Cser)可表示为盖度(Cov)、厚度(T)和生物量(B)的幂函数(Cser=0.279 Cov0.194 T0.188 B0.119, R2=0.73, p<0.05)。[结论]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发育可显著提高黄绵土抗侵蚀性能,藓结皮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22.
依托前期长期定位试验,基于DNDC过程模型,对秸秆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冬小麦田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有机碳含量和冬小麦产量变化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一致,能较理想地模拟两种覆盖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长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50 a时间尺度上,不覆盖与地膜覆盖处理下0~5...  相似文献   
23.
基于日喀则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80—2021年逐日气象数据,分析构建了高原马铃薯气温(T)、光照(S)、水分(W)、气候(C)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42年日喀则地区S平均值为0.82,呈逐年弱下降趋势,T、W、C适宜度平均值分别为0.79、0.64、0.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光热资源都在最合理区域(S、T≥0.7),满足了其长发育需求。W在播种~出苗期(W=0.62)、开花~成熟期(W=0.44)呈现较低水平,是制约日喀则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主要因素;T、S空间分布较均匀,且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北向中递增趋势,W空间分布不均匀。桑珠孜区—南木林县一带地区为马铃薯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C>0.6),适宜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由本文建立的日尺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得出的年际变化和区域特征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为了解气候变化下日喀则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宜度的时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采自陕西、甘肃的花椒疫霉病菌为试材,依据病原菌的菌落与繁殖体特征、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研究该病菌的种类与分布,并对花椒疫霉菌拮抗菌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陕西宝鸡地区的疫霉菌菌系Pfs3、Pfs4、Pbjt和Pfs5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甘肃陇南地区菌系Pcsx、Pwmc、Pwqh、Pwbs3和Pwbs2为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multivora ScottJung),从花椒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疫霉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放线菌zy-1,初步鉴定为链霉菌之一种(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25.
凤舞剑  朱强  白耀博  曹丹  陶佩琳 《蔬菜》2021,(12):40-45
为了有效防控草莓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徐州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离、纯化后获取了5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碱基序列测定结果比对发现:CMGF-1是胶孢炭疽菌或其亚种,CMGF-2和CMGF-3是棒孢拟盘多毛孢或其亚种,CMGF-4和CMGF-5是串珠镰刀菌或其亚种。黑根根腐的致病菌主要是镰刀菌和拟盘多毛孢菌,而红中柱根腐的致病菌是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26.
 以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和杂种幼胚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幼胚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胚龄、培养基类型和6-BA浓度等对杂种胚培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种果实的纵、横径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果实鲜质量生长呈双“S”型曲线变化。(2)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 d,80 ~ 100 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3)授粉后80 d的杂种幼胚难以成苗,授粉后100和120 d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分别为37.04%和83.33%。(4)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 + 2.0 mg · L-1 6-BA + 0.05 g · L-1 IBA + 0.3 g · L-1 LH + 1.5 g · L-1 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 cm。(5)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 + 2.0 mg · L-1 IBA + 0.05 mg · L-1 NAA,生根率为80%。  相似文献   
27.
诱抗剂及诱导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诱抗剂的定义和分类,并着重分析了稻瘟病诱抗剂作用机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诱抗剂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以川农泡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遮阳网+薄膜、遮阳网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对川农泡椒1号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采用避雨栽培后,辣椒品质有所下降,其中VC、还原糖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在避雨栽培的两种模式中,遮阳网+薄膜模式比遮阳网模式VC含量高5.4%,差异显著;还原糖高10.8%,差异极显著;总糖高0.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吉林省西瓜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水平, 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51株西瓜蔓枯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两种药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MIC值, 并测定了吉林省7个西瓜主产区的375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 供试的151株菌株对这两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 接近正态分布; 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203 0±0.135 3) μg/mL和(0.675 9±0.394 2) μg/mL; 两种药剂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20 μg/mL和40 μg/mL。供试375株菌株对两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合理用药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后续其抗性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