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10篇
  87篇
综合类   816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845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 病例资料 3岁雌性巴哥犬,主诉:该犬近十多日食欲欠佳,渴欲增强,不爱活动,间有呕吐症状.就诊前一晚吐出一口白色黏液,主人测量体温39.3℃.就诊当日早晨不食.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63.
针对鸡的新城疫,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免疫失败的原因,指出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64.
掀开非洲猪瘟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8月3日~9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猪场、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某屠宰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养猪场、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某养殖小区、安徽省芜湖市和宣城市南陵县3个乡镇办事处的养猪场陆续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世界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突然现身我国,一个月内蔓延5个省份,其来势汹汹,震惊行业,  相似文献   
65.
66.
波尔山羊(Boer Goat)是一个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曾接诊1只10个月龄波尔公羊尿路结石病例,用B超探查确定为乙状弯曲处结石后,施以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7.
68.
<正>误区一广谱抗生素效果好不少人在治疗畜禽疫病时急于求成,使用一天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更换使用抗菌谱广的药物并增加使用量,或配合多种抗生素,这就逐渐增加了细  相似文献   
69.
Aulisio 和 Shelokov 对旦黄提出物做间接荧光抗体的试验证明,在美国所检查的92个鸡群中,有41个鸡群里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抗体。而在其他的调查研究中,用中和试验或间接荧光抗体技术都没在这个国家发现任何抗体。此外,直到1974年才发现感染网状内皮  相似文献   
70.
瘤胃上皮短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重要产物,以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主要通过瘤胃上皮吸收,丙酸在肝脏经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为机体供能。随着对短链脂肪酸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瘤胃上皮的吸收是通过被动扩散和特异性载体运输进行的,相关转运载体包括单羧酸转运蛋白(MCT)、Na~+/H~+交换体(NHE)和阴离子交换剂2(AE2)等。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转运吸收还与瘤胃内腔及胞内pH有关,载体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瘤胃内腔及细胞内pH平衡。而在被吸收进入细胞后,短链脂肪酸在胞内会进行代谢,主要代谢途径有胆固醇合成和酮体合成途径,酮体合成在线粒体中进行,胆固醇合成在细胞质以及内质网中进行,2种途径的反应前体物均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合成的酮体被MCT转运出上皮细胞,进入外周组织供能。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吸收和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