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24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74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猪PPAR基因多态性与脂肪性状相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长×梅和长×大×二两个含 2 5 %太湖猪血统的杂交猪群为试验材料 ,用PCR -SSCP法检测了猪PPAR基因 ,结果在长×长×梅中发现AA、BB、AB三种基因型 ,在长×大×二猪中只发现AA和AB两种基因型。本研究还将 3种基因型与背膘等屠体脂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除肌内脂AA型高于AB型和BB型外 ,其他的脂肪性状AB型猪较其他型猪略高 ,但差异不显著。这提示我们 ,PPARγ1 基因中Met5 9Val突变也许并不适合作为猪的脂肪性状的候选基因 (遗传标记 ) ,或者需要在该基因的其他位置寻找新的单核酸多态性位点 ,继续探索PPAR基因对猪脂肪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53.
选择苏淮猪20头,按照性别相同(母猪)、体重一致(30.0±5.5)kg的原则分为4个组。对照组(CT)为健康猪不添加或注射任何药物,组1(T1)为健康猪群,采用拌料方式,用药量为预防量;组2(T2)为轻微咳嗽猪群,采用拌料方式,用药量为治疗量;组3(T3)为重症连续长咳猪群,采用拌料和肌注两种方式结合治疗。试验期30 d,分别对每组床体进行温湿度测量,及其各组床体对粪便的分解能力和圈舍气味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T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2组发酵床床体中层15 cm和下层30 cm处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垫料表面湿度和内部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对粪便的分解能力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T3组发酵床床体表层0 cm处(P<0.05)、中层15 cm(P<0.05)和下层30 cm(P<0.01)处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垫料表面湿度和内部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对粪便的分解能力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且T3组气味显著重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4.
色差仪和肉色板在猪肉肉色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色差仪将标准肉色板(日本制)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a*、b*、C和H0值的变化规律。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评定法对淮猪(HH)、苏淮白猪(75%大约克猪 25%新淮猪,SHB)、大约克猪×淮猪(YH)、长白猪×淮猪(LH)、杜×长.大(DLY)洋三元猪等5个品种(系)或杂交组合共计23头猪进行了宰后肉色评定,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值在肉色的评定中参考意义较小;在个体肉色相差较小时(如在3.0~3.5分之间),色差仪评定法与肉眼对照评定法对猪肉肉色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当个体肉色相差较大时,这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56.
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窝34头体质量相近的杜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断奶后饲喂基础日粮(对熙组)或基础日粮+甘露寡糖(MOS组)4周,每天记录采食量和剩料量,每周称重,第7和28天采血测定与脂质代谢相关指标,以研究MOS对断奶仔猪日增重、料重比、腹泻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MOS对仔猪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无显著影响,2周后特别是第2周,可显著促进仔猪增重、降低料重比和减少腹泻发生(P<0.05).血液指标显示,第1周时,两组各血液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第4周时,MOS组血糖、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H)、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于对照组,其中TG、LDL和VLD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唯有血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仔猪对MOS有一个适应过程,饲喂2周后可促进仔猪生长,减少腹泻的发生.连续饲用MOS可小幅降低TG、LDL和VLDL,升高HDL,对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58.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的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可以显著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红度值,提高其肉品质,但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未知。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并利用二花脸猪肌管细胞体外探究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品质的潜在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本试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二花脸猪血浆样品的差异代谢物,并与肉质表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然后利用候选代谢物处理体外分离培养的二花脸猪肌管细胞,研究其对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之间共鉴定到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个差异代谢产物在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5个差异代谢产物在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KEGG通路分析显示,二花脸猪的血浆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黑色素生成途径、ABC转运体途径、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等代谢途径上。通过与前期研究获得的肉质表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差异代谢物十七烷酸与二花脸猪背最长肌24 h红度值(a24 h)呈显著正相关。体外细...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油脂对小鼠生长性能、健康状态、血脂指标和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日粮中不同油脂来源及使用量对肝脏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筛选较为适宜的油脂类型及其添加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选取3周龄体重16-19 g的健康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4组分别饲喂正常小鼠饲料(对照组)和添加4%豆油(B组)、4%乳化椰子粉(L组)以及8%乳化椰子粉(H组)的饲料14 d。试验期间,记录每天的饲喂次数、每次饲喂量、饲料剩余量,所有试验动物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析试验期间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等健康状态指标,测定小鼠的肝脏重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清脂质指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这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生长性能方面,添加4%豆油组的小鼠体重变化、平均日采食量和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肝脏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组的小鼠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乳化椰子粉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②健康状态方面,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分布和健康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脂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豆油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TC和HDL-C含量(P<0.05),对TG和LDL-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4%乳化椰子粉对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8%乳化椰子粉能显著降低血清TC含量(P<0.05),但对TG、HDL-C和LDL-C无显著性影响(P>0.05);④肝脏胆固醇相关基因方面,添加8%乳化椰子粉组肝脏中CYP7A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豆油组和4%乳化椰子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HMGCR基因和LD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豆油增加了小鼠日采食量和体重等指标,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剂量乳化椰子粉的添加提高了小鼠日采食量,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并增加了肝脏CYP7A1基因mRNA的表达。相比于添加高剂量乳化椰子粉,低剂量乳化椰子粉在改善小鼠脂代谢方面应用效果并不好。添加油脂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来影响小鼠肝脏胆固醇的代谢,从而维持体内的胆固醇代谢的稳态。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