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蔗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覆盖后90d,除草地膜防治蔗田杂草效果达93%以上,已完全能满足蔗区杂草防治要求。它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国外引进甘蔗材料白叶病植原体巢式PCR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止引起重要危险性检疫病害甘蔗白叶病(SCWL)的植原体病原随引进甘蔗材料侵入我国,确保我国甘蔗生产安全,本研究对从缅甸、菲律宾、法国和泰国引进的22个甘蔗材料进行了SCWL植原体巢式PCR检测,并对阳性样品的巢式PCR产物进行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8个甘蔗材料呈SCWL植原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1.8%。所有SCWL阳性样品的16S-23S基因间隔区片段长210bp,与GenBank中已有的其他SCWL植原体分离物(登录号HQ917068、AB646271)的同源性为99.8%~100%,并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个类群。根据SCWL的巢氏PCR检测及其序列分析结果,对呈阳性的材料及时进行了集中销毁处理。  相似文献   
43.
通过浸泡法测定了32.5%SC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对甘蔗凤梨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期使用32.5%SC苯醚甲环唑·嘧菌酯1500倍液浸泡蔗种茎5min.对甘蔗凤梨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8.93%,显著优于25%SC嘧菌酯1500倍液、50%WP多菌灵1000倍液的。该药对蔗种安全、高效.是防治甘蔗风梨病较为理想的新一代农药,使用剂量,以15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44.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锈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代森锌、烯唑醇、代森锰锌、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百菌清、多菌灵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5%代森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12.5%烯唑醇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80%代森锰锌WP 1500 g+75%百菌清WP 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和(30%苯甲嘧菌酯SC 900 mL +磷酸二氢钾2400 g+增效剂300 mL)/hm2等4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锈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8.79以下、防效均达80.53%以上。本研究显示4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锈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 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 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 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 防效均达90.73%以上, 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 489 kg/hm2以上, 糖分增加1.8%以上, 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6.
用人工接种法对42份甘蔗材料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CP89-1509、CP85-1308、SP80-1842、Uba、Katha、Nagori等15份材料为高抗;Hocp93-746、RB72-454、FR93-344为抗病;云蔗94-375、RB76-5418、ROC25、云BC103-113、云BC103-120、云BC103-124、云BC103-123、云F103-319等15份材料为中等抗病;云F103-318、云BC103-114、云蔗95-128、云F103-323、宾川小蔗、F173等9份材料为感病。  相似文献   
47.
对国内外甘蔗宿根矮化病的症状、病原菌、病原菌的检测、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研究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提供出口澳大利亚的26个甘蔗品种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两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同时,利用已建立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对甘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进行了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符合对方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安全和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9.
赭色鸟缘象 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是云南蔗区近年发生的一类严重蛀食蔗茎的害虫 ,已给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2年首次在云南勐海蔗区发现 ,仅零星发生 ,1995年已连片为害 ,目前发生面积达 40 0 0 hm2 。新植、宿根蔗均可受害 ,1株甘蔗仅 1头幼虫蛀食就可使其枯死。目前已发现该虫的寄主有甘蔗和竹子两种 ,其中最喜食甘蔗。而 80年代前是主要发生于竹林 ,取食笋肉。赭色鸟缘象成虫 5、 6月出土 ,取食甘蔗嫩茎作为补充营养。成虫产卵量大。 1头成虫 1代可产卵 5 0~ 6 0粒 ,多的达 86粒。成虫选择靠近生长点的茎节部位咬一小…  相似文献   
50.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甘蔗花叶病的症状与危害、致病病毒、发病规律、病毒检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