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关键酶,催化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起始步骤,主要存在于胞液中,有多种形式,其在病理学上有一定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克隆GST基因以及对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该基因,经分析该基因可编码219个氨基酸,并且通过相关分析得到这21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有一个明显的区段存在信号肽,在该蛋白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主要的二级结构方式,根据序列同源比对,蓖麻、麻疯树和榴莲聚类到一起,说明相对于其他物种,它们的同源性较高。这些分析结果为蓖麻谷胱甘肽S-转移酶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蓖麻种子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因其全株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蓖麻种子除榨油外,其他产物也被广泛用于工业、医学及农业领域。为蓖麻种子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从蓖麻种子加工产物及其在化工、医学及农业领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蓖麻种子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如种子萌发、光响应、贮藏蛋白积累、生物胁迫、碳氮代谢等。介绍了Dof转录因子的结构,并综述了其对植物的调控作用,以期为Dof转录因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通蓖5号为试验材料,诱导蓖麻花药的愈伤组织.分别以接种密度(1/5个、2/5个、3/5个、4/5个、1个花蕾)、基本培养基种类(MS、NB、B_5、N_6)、低温预处理时间(0d、1d、3d、5d、7d、9d)、培养基添加物(糖、生长激素、脯氨酸、水解酪蛋白、抗坏血酸)等因素为变量,对蓖麻花药愈伤组织进行诱导试验.结果表明,3/5个花蕾的接种密度、30g/L的糖浓度、MS培养基(添加1.5mg/L 6.BA和0.9mg/L NAA)以及5d的低温(4℃)预处理均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同时脯氨酸、水解酪蛋白、抗坏血酸等的加入均可有效地提高蓖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5.
活性氧(ROS)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氧化能力很强的氧。植物体内存在着抗氧化系统,对调控活性氧的平衡起了关键作用。系统概述了植物活性氧的种类、产生、检测、伤害及植物抗氧化系统的清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同工酶,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油料作物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对蛋白质组学在花生、大豆、油菜、向日葵、棉籽、芝麻、橄榄、蓖麻等常见油料作物器官与组织、亚细胞、响应逆境及其他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油料作物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生命活动规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蓖麻籽中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磷酸盐法提取蓖麻籽中粗蛋白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硫酸氨饱和度为70%时对蓖麻籽中粗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利用优化后的磷酸盐法对7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蓖麻籽中的蛋白质进行粗提取,并利用紫外分析法对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蓖麻籽中的粗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自植株授粉后到获取蓖麻籽的时间间隔越长蓖麻籽中总蛋白积累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19.
为验证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蓖麻转基因研究的可行性,优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方式及导入时间,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蓖麻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对蓖麻品种通蓖5号人工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蓖麻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4 h。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 SGN导入蓖麻品种通蓖5号。对85株T0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10株阳性转化植株,阳性率约为1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毒蛋白含量低的蓖麻转基因新材料,以毒蛋白A链基因被共抑制的转基因蓖麻植株的T0、T1、T2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中的毒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磷酸盐提取法、BCA试剂盒、UVwin5紫外软件V5.1.0、Band Scan蛋白定量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种子中毒蛋白含量,获得了2个共抑制后稳定遗传的材料,即T2-9-1、T2-15,毒蛋白A链含量均为0,毒蛋白B链含量分别为对照通蓖5号的77.63%,83.38%。这2个材料可以作为低毒蛋白含量的蓖麻材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