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园艺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近年来,各地大量发展泡桐,由于育苗工作落后于形势,很多地方采用小苗栽植。以致形成主干低矮,枝条横生,既不利于改善农作物的光照条件,也不利于农活作业,同时降低了桐木出材率及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栽植5米以上大苗,缓苗严重而贻误生长时间,并易造成日灼,风折等弊端,况且大苗需要在圃地培育两年,成本增高,因而泡桐幼树的高干培育就成了这个树种的一个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栽培措施。泡桐的这个特性,是由于顶芽旱死,形成假二叉分枝形成的。泡桐在入冬以后,顶  相似文献   
12.
花椒茎枝有尖锐皮刺,在实际生产中增加采摘成本,并降低采摘效率。为培育品质优良的无刺品种,筛选皮刺分化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椒皮刺起始分化的茎尖节点组织转录组进行测序,使用生物学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拼装,最终获得45 057条转录本序列。使用比对工具将得到的转录本与Swiss-Prot,NR,Pfam,KEGG,KOG数据库比对后,80.34%的转录本序列至少被一个数据库注释。获取的大量的基因序列及注释信息为进一步探究花椒皮刺分化分子机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定位皮刺分化关键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花椒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RP-HPLC测定条件,比较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为14.4~27.0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1.73%, n=5)。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野花椒 24.050 μg·mL-1(RSD=1.77%, n=3); 凤县大红袍 23.677 μg·mL-1(RSD=4.94%, n=3); 韩城大红袍 18.869 μg·mL-1(RSD=3.00%, n=3); 秦安1号 17.173 μg·mL-1(RSD=2.45%, n=3)。RP-HPLC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山椒的复叶离体培养与植株高频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山椒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和调料树种,种质资源十分紧缺。为了快速繁育获得日本山椒优质种苗,以‘琉锦山椒’和‘花山椒’的试管苗复叶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组合培养基进行了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试验,建立了日本山椒复叶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琉锦山椒’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IBA 0.2 mg·L~(-1),以此培养基培养30 d后,其芽再生诱导率达到90%,每复叶的芽再生数量达到5.42个;‘花山椒’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2 mg·L~(-1),以此培养基培养30 d后,其芽再生诱导率达到80%,每复叶的芽再生数量达到4.16个。在MS+6-BA0.5 mg·L~(-1)+IBA0.2 mg·L~(-1)的壮苗培养基与1/4MS+IBA 0.2 mg·L~(-1) NAA0.3 mg·L~(-1)+2.5%蔗糖+0.6%琼脂的生根培养基上,‘琉锦山椒’和‘花山椒’的生根率分别达到了83%和74%;选用蛭石为移栽基质,‘琉锦山椒’和‘花山椒’的成活率分别达到79.5%和76%。  相似文献   
15.
以杏优一、龙王帽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开花过程中花瓣的相关生理指标,探讨了杏花开放和衰老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①在杏花开放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POD酶活性,ABA含量,ABA/GA3,ABA/IAA,ABA/(IAA+GA3)值先降低后升高;脯氨酸和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和膜透性持续增加,GA3含量持续降低.②杏花开放过程中,SOD,POD酶和脯氨酸在防止膜脂过氧化、保护质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激素动态平衡比单一激素的绝对含量对开花的影响更为重要.③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过量消耗、内源ABA的增加、激素间平衡的失调及膜脂过氧化的加剧而引起膜结构的破坏是杏花衰老的重要原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快速减少,ABA,MDA含量及ABA/IAA,ABA/GA3值的快速增加可作为杏花衰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花椒离体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县大红袍”花椒嫩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以及同一低温不同处理时间对花椒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为最适培养基;诱导花椒愈伤组织较优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0.5 mg/L 6-BA+0.5 mg/L 2,4-D,诱导出的愈伤生长旺盛,质地松散,无褐化现象;在0℃处理2、4 h仍可以获得正常的愈伤组织,不影响再分化。  相似文献   
17.
陕北毛乌素沙地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陕北毛乌素沙地地势较为平埋,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但干旱少雨,降水集中,蒸发量大,风沙危害频繁,土质疏松、漏肥、漏水现象严重等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宜该地区采用的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仁用杏是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属果树的统称,在北方普遍栽植,耐干旱、抗性强且易于管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均有良好效果,是理想的经济型树种。但在实际生产中,仁用杏常遭受冬季严寒和早春晚霜的危害,产量受到影响,造成仁用杏的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仁用杏的抗寒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品种选育和生理生化机制方面:‘围选1号'等抗寒新品种已应用于抗逆研究及生产中;通过抗逆相关。物质的分析也使抗寒机制研究趋于深入。综合论述了仁用杏在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及其同科植物的抗寒性等,为仁用杏的进一步抗寒研究做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北仁用杏发展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陕北白于山区优质仁用杏基地建设中,摸索总结出了适宜于白于山区仁用杏栽植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现就几年来在发展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作以阐述。1苗木培育中的关键技术如何提高播种山杏种子的出苗率和嫁接成活率,是育苗工作成败的关键。1...  相似文献   
20.
杏果实成熟期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仁用杏和8个鲜食杏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果实成熟期果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果肉和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根据鲜食杏品种果肉的颜色,将其分为白色果肉组、黄色果肉组和橙黄色果肉组,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肉组间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对果肉颜色与各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鲜食杏,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鲜食杏;二者间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花色苷仅分布于红色杏品种的果皮组织。除花色苷外,不同杏品种间,仁用杏品种果肉和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鲜食杏品种;同一杏品种中,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鲜食杏不同颜色果肉组间果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果肉颜色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相关(r=0.872),与果肉叶绿素、类黄酮和糖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