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2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33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68篇 |
农学 | 377篇 |
基础科学 | 330篇 |
307篇 | |
综合类 | 2447篇 |
农作物 | 387篇 |
水产渔业 | 181篇 |
畜牧兽医 | 1255篇 |
园艺 | 455篇 |
植物保护 | 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196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329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117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家兔中较常发生,一般无季节性,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闷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992.
《茶叶科学》引文分析魏克芳,魏克萃(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茶叶科学》是我国唯一的学报类茶学期刊,主要刊登茶叶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既有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论文,也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技术性文章。为了使茶学工作者和生产者跟踪本学科的研究进展,较快地... 相似文献
993.
萝卜在栽培过程中.肉质根常有开裂、空心、分叉、辣味、苦味、黑皮、黑心等现象,使商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鉴定水翁花提取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及其特点。[方法]用GAL4嵌合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DMC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用[3H]-2-脱氧葡萄糖摄取试验检测DMC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经DMC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DMC能以剂量依赖型的方式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并且提高脂肪细胞中一些PPARγ靶基因的表达量。[结论]DMC能通过激活PPARγ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 相似文献
995.
996.
农户耕地规模变动机制的实质为耕地流转型机制,其运行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农户数目增加,停滞和减少三个不同阶段,农户耕地规模变动机制运行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我国农户耕地规模变动机制运行尚处在第一阶段,使农业发展不景气。只有促进运行机制的阶段性性跃进,才能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对此,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 相似文献
997.
998.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果胶酶和浸渍处理对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发酵过程不同浸渍时间(4d、8d和12d)和果胶酶处理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P-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不同处理所酿造的苹果酒香气组分,同时测定不同条件下所酿造的苹果酒的澄清度。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过的酒样澄清度均在95%左右,未添加果胶酶的酒样澄清度较低,且浸渍12d未添加果胶酶的酒样(C12)澄清度最低(33.17%)。苹果酒样中共检测出以醇类、酯类和脂肪酸类香气为主的香气成分51种。浸渍处理酒样中醇类香气浓度比清汁发酵酒更高,果胶酶处理后苹果酒中杂醇油含量降低。浸渍时间越长酯类质量浓度越低,4d浸渍处理的酒样酯类香气质量浓度最高。清汁发酵未添加果胶酶酒样(C0)(1 273.28μg/L)中脂肪酸类香气物质质量浓度最高,浸渍4d添加果胶酶的酒样(E4)(390.55μg/L)中质量浓度最低。所以4d短时浸渍处理并添加果胶酶进行苹果酒酿造的工艺对改善苹果酒香气风味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