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1.
‘桂味’和‘M-选’荔枝假种皮中的糖浓度,在花后52~53天加速上升之前,葡萄糖和果糖有一明显的低落,系假种皮前期生长导致的稀释效应所致。糖积累的速率与假种皮生长的快慢一致、种子正常果的糖积累落后于种子败育果,与胚争夺溶质有关。品种间蔗糖向单糖的转化率不同与pH值不同导致蔗糖酶活性不同有关。琥珀酸从初期的极高水平迅速降至与苹果酸相近的低水平乃荔枝的一大特点。单果含酸量在下降前有个积累过程与呼吸商偏低有关。荔枝具有“转熟”(veraison)征候群的若干要素,但荔枝假种皮与葡萄中果皮的发育成熟殊异。  相似文献   
12.
PP333(Paclobutrazol),商品名Cultar,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果树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产量。从8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较大量地报道了PP333对落叶果树(主要是仁果类、核  相似文献   
13.
14.
荔枝果皮组织结构及细胞分裂与裂果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准枝(抗裂)、红皮糯(较易裂)和白皮糯(极易型)3种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果实为试材进行研究。发现荔枝果皮细胞鲺抗裂程度有关,其中在果皮细胞形状、细胞大小、海绵状组织差别最显著最抗淮枝果皮细胞大小均匀、内果皮细胞轮郭清晰、海棉状组织网络清晰整齐空隙较小,红皮糯细胞分裂停止比白此糯晚,因而形成的果皮较大。果皮大有助于缓解假种皮生长对果皮造成的压力,减少裂果的发生。细胞分裂停止较早的淮枝裂果少的原因可  相似文献   
15.
以对苯醌与月桂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萘二酚衍生物,经芳构化制备了产物萘二醌衍生物。采用GC-MS、红外光谱和1H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证产物为6-(4-甲基-3-戊烯基)-1,4-萘二醌。利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种类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是:萘二酚用量0.02 mol,催化剂为活性二氧化锰,用量0.05 mol,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2 h,此条件下目标产物得率达到88.6%。活性二氧化锰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得率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梯形量水堰因结构简单、测流精度较高而广泛应用在灌区末端渠道上,但现有灌区梯形量水堰存在的测流范围小、泥沙易在堰前淤积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应用推广,据此提出以改进堰为基础的堰孔组合的新型梯形量水堰.采用量纲一化分析法确定流量公式,并以水工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率定数值模拟模型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计算获得4种新型梯形量水堰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水深、堰流流量值、流速分布及速度矢量图,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出测流公式.结果表明:不同孔口高度的新型梯形量水堰孔口出流对堰上出流的影响随着堰前总水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拟合的流量公式简明易用且通用性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2.63%;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做对比分析,二者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2.53%,说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堰孔组合式量水设施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月桂烯与对苯醌为原料,合成了萘二酚衍生物,采用GC-MS、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1H NMR等手段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确证产物为6-(4-甲基-3-戊烯基)-5,8-二氢-1,4-萘二酚。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月桂烯)∶n(对苯醌)1∶1,催化剂为氯化锌,其用量为对苯醌质量的15%,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在上述条件下,反应选择性较高,产物得率为81.0%。  相似文献   
18.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乙烯含量不断下降,转红期( 花后70 d 左右) 略有上升,但无明显峰值,后又逐步下降,直到果实成熟。乙烯形成抑制剂STS( 硫代硫酸银) 显著抑制果实的成熟,转熟前用STS处理荔枝果实,导致果实脱落明显加重,部分果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加,裂果严重,果实转红变慢,果肉含糖量偏低。上述结果表明,乙烯对荔枝果实的成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荔枝果皮色素、酚类物质与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两个荔枝品种妃子笑(Litchi chinensis Sonn.cv.Feizixiao)和糯米糍(L.chinensis Sonncv.Nuomici)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可溶性酚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糯米糍果皮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妃子笑,是糯米糍着色好于妃子笑的直接原因之一;果皮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对两品种的着色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商业采收时,妃子笑果皮的可溶性酚含量较低,可能不是影响其采后贮藏的主因,而果皮PPO活性高将不利于妃子笑的采后贮藏。  相似文献   
20.
妃子笑荔枝果皮花色苷合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了主要内部相关因素对果皮色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皮转色前,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同步快速上升,糖的合成与花色苷的合成有重要的相关性,还不足以证明PAL是花色苷合成的关键酶;果实商品成熟期果皮pH值的增加不利于花色苷红色的表现,pH值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比较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