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73篇
  80篇
综合类   472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制本质快速检测设备,实现水质的现场多指标快速检测.[方法]对设备的硬件及软件进行了设计.硬件设计包含了1P2303芯片、锂电,Cortex-M3型ARM微控制器、树莓派显示系统、光频转换器等的设计;软件设计则包含了软件设置、项目选项、项目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数据表格输出等模块的设计;并对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果]通过对该设计的设备硬件和软件合理搭配连接,从而研发出了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用该设备与国家标准要求的设备同时测定某一河道水样的5项指标结果发现,3个样点水样中铁、氨态氮、氟化物、硝酸盐和6价铬含量的两组数据值接近,无明显差异.虽然国家标准法检测下限比快测法高一个数量级,但快速设备的测定结果不影响操作员对水质的判断,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精密度高;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比较,结果快速测定法的5个指标数据的相对偏差略高于国家标准法(3.92%),但其测定结果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测定要求,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可满足水质的现场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2.
33.
正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1808年)],属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又名白菜褐夜蛾、玉米叶夜蛾。它原发于东南亚,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害虫,随后传播、扩散,并入侵到世界广大地区,在亚洲、欧洲、北美、非洲及澳大利亚均有严重危害或成灾的记录。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用137Cs-γ辐射剂量0~700 Gy对4个籼型、6个粳(糯)型水稻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不同品种发芽情况出现差异,籼型品种金早47、中早39、浙香银针的半致死剂量为600 Gy左右;粳型品种秀水134、秀水519、浙沣糯188、浙糯106、浙粳96、宁81的致死剂量为700 Gy左右.辐照剂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且粳型品种比籼型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38.
39.
植物工厂作为设施园艺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其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高产优质等特点成为都市农业、垂直农业及太空农业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公网接入复杂、体积大及网络化管理程度低的问题,构建智能Wi Fi传感器,尝试采用商业云服务平台实现植物工厂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与云服务平台交互等功能,利用手机APP及PC端访问云平台两种方式完成植物工厂的远程监控。实验表明:本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利用很少的网络带宽即可实时准确地将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云平台的接入提高了数据服务的稳定性,无需重复构建云平台,提高了开发速度并降低应用成本,很好地满足了植物工厂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40.
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是保障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实际生产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采用。本文在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麦区遭受几十年不遇气象干旱的背景下,以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早春农民采用麦田中耕划锄这一技术为例,通过大样本的农户调查,分析了这一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的抗旱节水措施在实际生产中为农民所采纳的情况。结果表明,所调查农户(n=150)中虽然有97.2%的人肯定了划锄在小麦保墒保温中的积极作用,但采纳这项技术的农户仅占总调查样本的4.8%。导致农民不愿采纳这项技术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合适的划锄工具(35.7%)、缺少劳力(24.8%)、劳动强度大(16.8%)及经济不合算(12.2%)等。采用划锄技术消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采用该技术农民获得的增收预期过高,是造成大多数农民不愿采纳这项技术的深层次原因。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技术位率的建议,即国家增加对技术应用的补贴、研制合适的机械以及建立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