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京市门头沟区金龟总科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北京西部门头沟地区的金龟种类和分布。调查遍及门头沟地区15个地区乡镇林业站和4个林场,共采集金龟类标本253号。经鉴定有58种,隶属于9个科。其中8种为北京地区新纪录:锈红金龟Ocho-daeus ferrugineus Eschscholtz;短亮凯蜣螂Caccobius brevis Waterhouse;掘嗡蜣螂Onthophagus fodiens Water-house;五台婆鳃金龟Brahmina wutaiensis Zhang et Wang;脊臀绢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 Reitter;拟凸眼绢金龟Ophthalmoserica rosinae Pic;莫陶锹甲Dorcus montivagus Lewis;齿棱颚锹甲Prismognathus davidis(Hope,1840)。  相似文献   
62.
以不同芍药品种为试材,采用甲醇漩涡法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基于代谢组学进行差异鉴别分析,并基于本地代谢数据库的自建MWDB数据库(Metware Database),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对不同品种芍药的代谢物进行质控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聚类分析和样品重复相关性评估,研究了3种芍药品种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对芍药药用价值的研究、栽培育种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芍药品种中鉴定出萜类、生物碱类、酚酸类、鞣质、木质素和香豆素类共五大类464种次生代谢物;由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知3个芍药品种间的次生代谢物差异明显;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共得到3个品种间显著差异代谢物53种(上调26,下调27);利用KEGG数据库共注释到194条差异代谢途径,富集到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糖酵解代谢和苯并恶嗪类生物合成共5条生物合成途径。“红色魅力”“大富贵”“粉玉奴”的次生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3个芍药品种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显著,其中“粉玉奴”适合作为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63.
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细菌群落组成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细菌群落组成。通过软件Bio-rad Quantity one分析DGGE指纹图谱,发现刺参后肠内含物的条带数目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03,P=0.016),表明刺参后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中肠;前肠内含物的细菌多样性最低。UPGMA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刺参个体其后肠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小,前肠的细菌群落差异最大。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和序列测定,共获得了13条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参消化道内含物的细菌群落可主要归属于5大类群,即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柔膜菌纲(Mollicutes)。刺参前肠、中肠和后肠内含物的优势菌群均为γ-proteobacteria。Blast分析显示,其中12条与之亲缘关系最近的序列来自从海洋环境中获得的细菌克隆,表明刺参消化道的细菌群落可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刺参的栖息地环境。  相似文献   
64.
许强  高菲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12):1853-1859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带新鲜组织、降解组织及脱落碎屑中定殖微型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的总脂含量显著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降解组织和脱落碎屑中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和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含量相比于新鲜叶片有大幅度的提高,表明碎屑中定殖了繁盛的细菌群落;海带碎屑的硅藻脂肪酸标志16∶1(n-7)/16∶0比值最高,降解组织中该比值也显著高于新鲜叶片,表明硅藻类也大量定殖于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鲜海带组织中不含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DHA,而在降解叶片和脱落碎屑中都检测到一定含量的该标志物(0.65%和1.57%),指示了原生动物在海带降解组织和碎屑中的定殖。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显著改变了降解海带叶片及海带碎屑的有机碳氮特征,新鲜海带叶片组织碳、氮比值高达17.32,而降解组织和海带碎屑有机氮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升高,碳、氮比值则分别下降为6.61和6.48。研究结果表明,海带脱落碎屑并非单一成分,而是以海带降解残片为主体,同时混杂有硅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群落的混合体。海带碎屑通过各种微型生物的定殖与生物降解作用,其有机氮含量升高,碳、氮比...  相似文献   
65.
2010年5~7月在山东威海乳山杜家岛基地,采用陆基围隔生态学实验方法和正交设计法,在不投饵模式下进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实验。刺参密度分别为15、20、25ind/m2,龙须菜初始密度分别为0、180、360g/m2,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幼参和龙须菜的生长存活情况,并定期检测环境营养盐的变化。结果表明,刺参平均日增重率(Md-wg)、特定生长率(SGR)受刺参密度的影响显著,受龙须菜密度的影响不显著,受刺参与龙须菜之间交互效应影响不显著;刺参密度为1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刺参平均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360g/m2时龙须菜产量最高,刺参密度为25ind/m2、龙须菜密度为180g/m2时龙须菜特定生长率最高。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刺参密度为15ind/m2时底泥总氮、总磷含量降幅最大。实验结果显示,龙须菜和刺参混养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刺参密度15ind/m2、龙须菜密度360g/m2的混养配比较合理,其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中上层的水体空间,是营造深水渔场的最佳设施。本研究综述了浮鱼礁的类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浮鱼礁未来在南海海洋牧场信息化监测、休闲渔业、中上层鱼类资源养护和构建大洋性海洋牧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