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提高马铃薯试管薯的繁殖系数,降低试管薯生产成本。[方法]探讨了高、低浓度蔗糖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及其诱导试管薯过程中植株的根、茎、叶片等部位干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经过适当酸胁迫的马铃薯植株在高浓度和低浓度蔗糖条件下,分别在第5天和第13天可诱导试管薯;而未经酸胁迫植株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于第9天形成试管薯,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未能形成试管薯。酸胁迫植株在诱导试管薯过程中,在高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在诱导试管薯第1天明显增加,茎和叶片中的干物质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低浓度蔗糖条件下,根的干物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茎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结论]适当的酸胁迫可促进试管薯提前结薯,且在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
马铃薯是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蔬菜之一,以Gogu Valley、Purple Valley和Superior 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用DPPH方法测定了鲜马铃薯以及经常压水煮、压力蒸煮、微波和油炸不同烹调处理后的抗氧化活性;用HPLC法检测了鲜马铃薯及各处理后多酚类物质(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的含量.结果表明:Purple Valley 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多且抗氧化活性最高;马铃薯经烹调后其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比鲜马铃薯降低;微波处理方法可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3.
高质量的商品种子可以提升萝卜品种的生产潜能和市场竞争力,是品种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萝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种子量也随之增加。吉林东部山区日照充足,雨水少,温差大,一直以来都是萝卜繁种的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4.
病原真菌单孢子显微镜下分离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真菌病害鉴定主要是根据症状和病原真菌形态。不同的真菌有时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因此鉴定应以病原真菌的形态为依据。一般真菌病害通过症状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病原,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有些还必须经过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最后确定。在病原分离过程中,分离到的真菌不一定是纯的,有时会有各种腐生菌混杂其中,必须纯化,尤其是研究真菌的生理小种或遗传变异等现象,更要求单个孢子纯分离物。单孢子分离的方法很多,常采用单孢子挑取法,即将孢子稀释液涂布在培养皿中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倒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镜检查找…  相似文献   
25.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水稻纹枯病垂直扩展的几种气象因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5日内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影响最大,其次是5日内平均相对湿度,而5日内平均温度则影响最小。此结果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预测中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筛选适合温室中生产种薯的微型薯大小,为马铃薯种薯温室及田间生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不同等级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分析马铃薯母薯大小对其植株生长势和结薯大小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母薯越大,呈出苗早,出苗率高的趋势,母薯大于1.0 g时,出苗天数和出苗率无显著性差异;植株的茎粗和株高随着母薯增大呈变粗、变高的趋势;不同等级母薯形成的块茎大小分布有差异;同等级母薯(除M级别外)所形成的中薯所占比例较高,达40.0%以上。[结论]根据种薯的适当微型化要求,推荐使用1.0 g以上微型薯进行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27.
报告了黑土平岗地上,在严重叶斑病及早霜等不利条件下,对3个熟期玉米品种实现产量超10060kg/hm2的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玉米栽培不宜越区种植,要实现高产,必须在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的前提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行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28.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土传病害。从大棚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对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亲缘关系最近的G8菌株进行了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试验和大棚黄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大棚黄瓜土壤中共分离出43个放线菌,其中31个属于链霉菌属;G8菌株可抑制黄瓜枯萎病菌丝生长,对大棚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5.5%;基于16S rDNA和特异性引物PCR产物测序序列与NCBI-BLAST数据库比对,将G8菌株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