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4%的亚麻油、亚麻籽炒粒、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试验期50d。结果显示:(1)日粮添加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L、LOM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LO组(P0.05);(2)LOM组背膘厚显著高于CON组及L组(P0.05),但各组间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均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著降低LO及L组(INS)浓度(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及瘦素(LEP)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但LOM组可显著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综上所述,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血液脂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可提高血清TC、LDL-C及HDL-C含量,降低INS的浓度;直接添加亚麻油将对肉羊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降低ADG及MCP浓度;添加亚麻籽炒粒和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均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但添加微胶囊脂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旨在阐明低温环境对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为内蒙古地区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引种改良、杂交利用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选取12月龄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各20只(公母各半)进行研究,蒙古羊20只(公母各半)作为对照,测定3种羊的生理、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并做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杜泊羊和萨福克羊体温、呼吸频率及心率全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蒙古羊相比,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全天心率较低(P<0.05),且杜泊羊上午的体温显著低于蒙古羊(P<0.05),全天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杜泊羊和萨福克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与蒙古羊无显著差异(P>0.05),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萨福克羊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杜泊羊和蒙古羊(P<0.05)。与蒙古羊相比,杜泊羊和萨福克羊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杜泊羊血清中IL-2的浓度显著高于萨福克羊(P<0.05)。综上所述,在内蒙古冬季低温环境下,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全天心率显著低于蒙古羊,血清中AL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蒙古羊;杜泊羊血清中LDH活性显著低于萨福克羊,IL-2的含量显著高于萨福克羊。除AST活性超出正常范围,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在内蒙古低温环境下,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并较好地适应内蒙古地区的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53.
以黑龙江 657( HL657)、意大利 7号 ( Italy7)、大曹杏和实生 1 9号杏品种为试材 ,对各品种不同结果枝类型以及不同树冠部位的杏花败育率调查 ,并在休眠、萌芽、花蕾期喷 GA3 、乙烯利 ,统计各品种杏花雌蕊败育率及花粉活力情况。结果显示 :杏花雌蕊败育率与品种有很大关系 ,杏栽培品种长果枝败育率最高 ,中果枝次之 ,短果枝最低 ;树冠上部杏花败育率较树冠中部及下部低 ;GA3 处理增加了杏花败育率 ,并使花粉活力提高 ;乙烯利处理可促使杏花雌蕊败育率降低 ,但同时也降低了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54.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与猕猴桃枝干溃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管理精细的果园发病较轻.为有效控制病害,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至元月中旬之间进行;冬灌不能晚于11月底,春灌不早于4月;合理施肥,控制春季萌芽的早晚、伤流的多少和树木生长势,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55.
松苗立枯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土壤育苗和7种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技术,对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病率为混合土5.1,腐殖质土13.1、表土34.2、消毒土36.8.药效测定结果为硫酸亚铁、硫酸铜对3种菌均起抑制作用.硫酸铜对镰刀菌和丝核菌具有杀死作用,而对交链孢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银鹊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确定银鹊树溃疡病的病原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ius)App. etWr.),有性世代未见。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5~33℃,低于10℃、高于38℃均不能生长,且大孢子的产生量与温度有关;对pH值要求不严,在pH为2~10时均可生长;其菌丝在PDA 和马丁氏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大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多,在银鹊叶煎汁和清水洋菜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利用碳源上以葡萄糖、蔗糖和鼠李糖生长最好,半乳糖、果糖次之,木糖最差。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大孢子萌发以10% 银鹊叶煎汁及2% 葡萄糖液最好(达98% ),6h 达到萌发盛期;小孢子10h为萌发盛期,且在上述两种营养液中的萌发率仅为40.3% 和36.0% 。  相似文献   
57.
本实验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硒对0~3周龄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1日龄艾维茵仔鸡140只随机等分4个试验组,每组35只鸡.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亚硒酸钠,各组硒的添加水平分别是0.3mg/kg、0.6mg/kg、0.9mg/kg.结果表明:不同加硒水平对0~3周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p〈0.01或p〈0.05),添加0.3mg/kg的2组生产性能最佳,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水平的硒添加量对肉仔鸡的免疫功能也有显著影响,2、3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加硒水平对0~3周龄肉仔鸡粗蛋白质代谢、钙、、磷代谢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p〈0.01或p〈0.05),添加0.3mg/kg的2组代谢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58.
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爱琴  贾仙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10-4512
[目的]研究豆粕混合发酵工艺,改善豆粕饲料品质,提高其利用率。[方法]采取多菌种混合发酵组合的方法,消除豆粕中存留的抗营养因子,并对混合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低抗营养因子豆粕。[结果]水分含量对发酵后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菌种1的接种量为0.005%和接种量为0.01%对发酵过程中产酸以及蛋白质水解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而菌种2的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呈正相关;发酵助剂G对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较佳的发酵工艺是固体密闭无氧静止发酵;基质为豆粕;料水比为3∶2;起始温度为40℃,起始pH自然;接种量发酵菌株1为0.005%;发酵菌株2为0.5%;发酵周期为5 d,底物中不必添加发酵助剂G。发酵后的水解度达5%以上,鲜发酵物的酸度在4.5以上,烧干后发酵物的酸度在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