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葫芦岛市沟壑治理形式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葫芦岛市水土流失面积52 81万hm2,其中沟壑水土流失面积10 96万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1%。1999年以来,全市先后治理干、支沟59条,修谷坊5000座,建塘坝61座,建蓄水坝399座,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介绍了治理形式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对桑树与引种植物水桦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探讨这2种木本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水淹生境的适应性,为消落带植被重建适用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万州区典型消落带170、175 m 2个高程的台地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之后自然生长,于每年4月上旬调查其存活率。供试种调查存活率后,于上述台地旁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2年后于4月上旬春季出露期、7月中旬夏季干旱期、9月底秋季淹水前期测定其生长量(株高、地径、冠幅)、光合特性(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结果】170 m高程桑树、水桦的存活率显著低于175 m高程,而2个高程水桦存活率均大于桑树,其中170 m高程差异显著;170 m高程水桦的生长量均大于桑树,其中株高差异显著。春季出露期(SEP),170 m高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175 m高程,Pn、Gs、Tr、Ci、WUE无明显差异;夏季干旱期(SDP),桑树和水桦170 m高程叶绿素含量及Pn、Gs、Tr、Ci均大于175 m高程,其中桑树的Ci、Tr差异显著、水桦的Tr差异显著;秋季水淹前期(PFP),170 m高程水桦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桑树,Pn、WUE与175 m高程无明显差异。SEP期,170 m高程桑树的qP、ETR、ΦPSⅡ大于175 m高程;PFP期,水桦在2个高程的ΦPSⅡ、ETR、qP基本与SDP期一致,170 m高程qN大于175 m高程。【结论】乡土树种桑树能通过出露后快速恢复叶片PSⅡ光反应系统的能力,提高光电子的传递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而增强光合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恢复生长来适应三峡库区冬季水淹的胁迫;引种植物水桦则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在桑树进入休眠期后仍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以应对冬季水淹的过度消耗。桑树和水桦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殊的生境,引种植物水桦较本地树种桑树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可以考虑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广东、浙江、广西、安徽4省(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分析农户林地流转对不同树种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平均水平看,农户林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296 1、0.506 1和0.508 3,且流转户在这3个方面的水平均高于非流转户,但不明显;从分树种来看,单个树种在这3个方面的提高程度也并不明显,且林地流转与否对这3个方面的影响并不都是正向显著的。因此,农户林地流转未必能显著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政策鼓励需要针对不同树种生产特征差异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114.
以16S rRNA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微生态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胃肠菌群对于宿主的健康和生产成绩非常重要。依赖于以细菌分离培养为主的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深入研究的需要。近些年围绕16S rRNA发展起来的分子方法在肠道微生态菌群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将就这些方法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5.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牛奶中青霉素残留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牛奶中残留的青霉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得出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2.0μg/L。本方法对牛奶中添加青霉素浓度为2.0~6.0μg/L的检测回收率在65.0%~115.0%范围内,批内变异系数≤14%,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青霉素残留量的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