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值、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2.
对玉米灰斑菌产生毒素的成分和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斑病菌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类物质;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结果与灰斑病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陈楠  潘晓静  姚远  刘博  刘限  高增贵 《玉米科学》2015,23(4):143-148
从东北地区采集玉米茎腐病标样90份,经分离纯化获得镰孢菌120株,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选取21株具有代表性菌株,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4种,分别是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胶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和层生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分离频率分别为45.45%、36.36%、15.15%、3.03%。  相似文献   
54.
在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中克隆CAT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其理化性质、结构域、二级结构并构建该蛋白的三维模型,分析过氧化氢酶(CAT)在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中的作用。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Laccaria bicolor同源性最高。利用real-time qPCR分析RsCAT在正常情况下和H_2O_2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RsCAT在菌核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持续升高,在第6天时表达量最高然后开始下降。在H_2O_2胁迫条件下,处理组CAT基因的表达量、菌丝生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H_2O_2在菌核形成过程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促进了CAT基因的表达。初步判断RsCAT参与了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形成,并且起到清除H_2O_2等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对防御反应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非亲合性互作中PAL活性始终高于对照,整个互作过程中形成两个较大的峰,亲合性互作中除96 h高于对照外,其它时间均比对照低;非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先升后降,形成1个明显的峰值,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44 h形成1个明显酶活高峰;非亲合性互作体系中多元酚氧化酶除24 h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形成1个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酶活与对照相比没有较大变化;非亲合性互作中CAT活性始终低于对照,亲合性互作中在接种24~120 h内形成两个酶活高峰均高于对照;非亲合性互作中SOD活性先降后升,72 h达到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变化趋势与非亲合性互作相似,酶活高峰出现在120 h.  相似文献   
56.
甜瓜枯萎病菌的抗药性及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省海城地区保护地采集的甜瓜枯萎病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代表菌株19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福美双对各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病菌对药剂敏感性降低。以中等抗性的甜瓜品种真甜1号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系的致病力有差异,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致病力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采用常规土壤微生物分离和真菌生物量测定等方法,检测6种常用土壤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锰锌、百菌清和五氯硝基苯;3种肥料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以及8种营养元素铜、锌、铁、钼、钙、锰、镁和钾对绿色木霉菌菌株T23菌丝生长、产孢及其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不同杀菌剂、肥料和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处理浓度处理对木霉菌株T23菌丝生长、产孢和定殖的影响差异显著,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尿素、硫酸锌和硫酸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μg/mL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原药对菌株123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79.0%;0.23%尿素处理土壤21天后对根际定殖抑制率为35.6%;100mg/L硫酸锌和1000mg/L硫酸镁处理土壤21天后对木霉菌定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1.1%和15.9%.适量应用代森锰锌、硫酸钾及二钼酸铵、硫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有利于木霉菌根际定殖.  相似文献   
58.
以几种化合物作为诱抗剂,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的方法对甜瓜枯萎病进行诱导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以0.1、0.5mmol/L水杨酸及4mmol/L草酸处理土壤的诱抗效果较好,相对防效分别达70.0%、51.3%和65.1%;以2mmol/L草酸、1mmol/L及0.5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的诱抗效果较好,相对防效分别达55.5%、48.9%及40.0%。  相似文献   
59.
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间相关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起2种病害的串珠镰孢菌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病菌不易受地域或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同一类型的串珠镰孢菌可以是穗腐病和茎腐病的共同病原菌。禾谷镰孢菌间的遗传变异性很强,易受地域、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穗腐病和茎基腐病可以由同一禾谷镰孢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也可由不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60.
哈茨木霉菌T21转化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木霉菌转化体孢子萌发率有的高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3,有的低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47和Ttrm94;菌株Ttrm34产孢能力极显著高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T21,菌株Ttrm111根本不产孢;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菌株Ttrm31、Ttrm34、Ttrm47和Ttrm76比较耐高温,而菌株Ttrm55、Ttrm94和Ttrm111较差,短时间高温处理能够促进木霉菌转化体生长。不同木霉菌对低温(15℃)的适应也不同,菌株Ttrm76、Ttrm31和Ttrm55生长速度快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生长明显慢于T21;在20~30℃范围内,菌株Ttrm31、T21、Ttrm34和Ttrm55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生长较快,菌株Ttrm94生长却很慢;超过30℃,菌株Ttrm76、Ttrm111和Ttrm47生长比较快,生长速度大于T21。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转化体培养形态和产孢方式均有变化。木霉菌转化体利用氮源较好的是蛋白质和天冬氨酸,碳源较好的是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培养性状也不同,如菌株Ttrm111不产孢;菌株Ttrm94产孢少,两者培养颜色为黄色,而其他菌株为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