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7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类及拟轮枝镰孢菌的多样性,于2015~2016年在东北4个省30个区县进行玉米穗腐病样品的采集,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镰孢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株拟轮枝镰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22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定出包括禾谷镰孢菌、层出镰孢菌、亚粘团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共4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92%、7.38%、10.66%和77.05%。从区域分布来看,拟轮枝镰孢菌的分布最广,在所有采样县区均有分布。在30个县区采集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有7个县区分离到亚粘团镰孢菌,有5个县区分离到层出镰孢菌,有2个县区分离到禾谷镰孢菌,分别占采集县区样本的23.33%、16.67%和6.67%,说明拟轮枝镰孢菌是东北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菌。ISSR-PCR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5条清晰条带,其中27条为多态性条带,不同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的条带数不同,引物842扩增的条带最多,引物873扩增的条带最少,多态性条带的比例分别是66.7%和5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1.00,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7时,供试菌株被全部分开。拟轮枝镰孢菌ISSR类群的划分与其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瓜类枯萎病菌粗毒素的致萎作用及其钝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致萎作用差异显著;KMnO4、ZnSO4、VB6、VB1、CuSO4、CaSO4和MnSO4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钝化甜瓜枯萎病菌毒素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34.
采用含除草剂平板培养和孢子计数的方法,检测3种常用除草剂———莠去津、烟嘧磺隆和丁草胺对13株木霉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除草剂对不同木霉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其中菌株Ttrm12在莠去津中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菌丝生长、产孢抑制率分别是8.50%、14.13%;菌株Ttrm54则在烟嘧磺隆中有较强的耐药性,菌丝生长、产孢量抑制率分别为3.82%、21.36%;菌株Ttrm58则是在丁草胺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药性,菌丝生长、产孢抑制率分别为11.22%、18.86%。获得了分别对莠去津、烟嘧磺隆、丁草胺3种常用除草剂具有一定耐药性的3株木霉菌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土壤除草剂残留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不同诱抗剂诱导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及其与PAL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水杨酸、磷酸氢二钾、灰斑病菌波液和草酸作诱抗剂,研究了玉米对灰斑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同时测定了挑战接种前后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4种诱抗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抗病性,其中水杨酸诱抗效果最好,病菌增减滤液和磷酸氢二钾次之,草酸诱抗效果最差。诱导后挑战接种,PAL酶活性变化都有增加,且酶活性曲线波形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6.
小麦白粉病菌种群结构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品种(系)的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含Pm1、Pm3a、Pm3b、Pm5、Pm7和Pm8基因的品种(系)抗性较差。小麦白粉病菌种群毒力频率测定结果,目前可利用的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材料有Pm2、Pm4、Pm2+6、Pm4a和白兔3号,5个生产,推广品种均高感白粉病。  相似文献   
37.
保护地蔬菜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ITS、TEF序列比对鉴定出11个木霉种,其中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是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优势种群.同时研究表明种植年限、蔬菜种类、轮作制度、杀菌剂等均会影响木霉菌数量和分布,木霉菌的数量与种植年限、蔬菜种植结构密切相关,连作时,当种植年限超过10 a,木霉菌数量减少;轮作地比连作地木霉菌数量虽然下降,但在真菌中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种植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比种植番茄、黄瓜的地块木霉菌数量多.从蔬菜田中分离到的木霉菌对杀菌剂的抗性较强.土壤因素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数量的影响最为重要,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直线方程为y=0.13x-1.07.表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轮作是提高木霉菌生物种群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8.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对甜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B6及其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和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6代谢产物对甜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代谢产物处理甜瓜后病情指数由37.65降低至11.29,甜瓜幼苗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增加,表明B6代谢产物处理甜瓜根系过程中可能激发木质素、植保素等抗性物质的参与。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B6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具较强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有较强的耐性、pH值在2~8时生物活性强。  相似文献   
39.
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瓜类枯萎病的侵入途径、致病性机制与抗性表现、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环境条件对玉米灰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zeae maydisTehon&Daniels)属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对中国玉米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已给中国北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关于玉米灰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抗性遗传、品种资源抗性评价等方面。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进一步深入探讨病原菌的变异、致病机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旨在为其生理分化及生物学多态性研究奠定基础。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