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早熟长灯笼形辣椒镇研12号是以羊角椒自交系Y9045为母本,以灯笼甜椒自交系T9302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嫩果粗长灯笼形,绿色、味微辣;果面光滑平直,果长13.4cm左右,果肩宽4.8cm左右,果形指数约2.8;肉厚约0.29cm;成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带甜。平均单果质量58.3g,667m2产量3800kg。田间表现对病毒病、炭疽病抗性强,抗逆性较强。适于江苏和气候类似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也可用于秋季保护地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YBM-EAB12的温敏特性,为黄绿苗辣椒温敏特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辣椒材料YBM-A2、YBM-EAB12、YBM-A2×C和YBM-EAB12×C分别进行日温/夜温为20 ℃/15 ℃、25 ℃/20 ℃和30 ℃/25 ℃诱导后置于温室种植管理,观测各材料花粉的数量及萌发率,并进行各亲本育性和形态学鉴定及种子纯度鉴定.[结果]YBM-EAB12具有温敏特性,育性转化临界温度为22.5 ℃,在低温(日均温度低于22.5℃)条件下表现可育,可自交结实,日均温度越低其可育程度越高,在高温(日温/夜温为30℃/25℃)条件下表现完全不育.YBM-EAB12黄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BM-EAB12×C F2代群体分离结果表明,胞质雄性不育与不育花器官特征紧密连锁,YBM-EAB12×C F1代育性由单一核显性基因恢复,不受低温影响.[结论]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具有低温可育特性,利用其进行不育系繁种,可减少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的步骤及辣椒不育系三系制种步骤,简化繁制种子程序.  相似文献   
43.
镇豇早丰是以之豇28为母本,以一点红豇豆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经4年8代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既具有之豇早熟、丰产的特性,又具有一点红品质佳、耐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商品荚较长、抗病性强、耐荫等优点,适宜早熟及秋季栽培。1999-2001年经镇江市多点试验示范,早期产量较主栽品种增产50%~60%,总产量增产37%。2001年在广东、安徽、甘肃等省进行推广试验,平均荚长在85cm以上,667m2总产量在1650kg以上。目前已在江苏、安徽、甘肃、广西等地推广。1特征特性植株蔓生,蔓长约3m,生长势强,叶片较小,深绿色泛白。主蔓结荚为主,主蔓3~4节着生…  相似文献   
44.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是江淮地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根、茎、枝、叶和果实,常引起大面积死株,一般田块死株率达20%~30%,发病严重的可达80%以上,造成毁灭性损失,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当前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45.
辣椒黄绿苗杂交一代果实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育黄绿苗辣椒标记性状的6个早熟辣椒为母本,3个甜椒为父本,配制10个杂交组合,对杂交一代果实的杂种优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辣椒黄绿苗杂交组合在果实长、果肉厚、单株挂果数性状方面的优势超过高亲本性状,其数据依次为10.01%、8.15%、1.05%,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6.
为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广谱性强、高效的基因编辑辣椒遗传转化体系,以辣椒B2为试验材料,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和载体质粒pCas9-TPC按质量比1:1复合30 min后,加入混有辣椒花粉的培养基中,于MagnetoFACTOR plate24磁板下室温放置30 min,在磁场作用下导入花粉。将携带CRISPR/Cas9基因载体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果实成熟后收获种子。通过载体质粒DNA上携带的抗除草剂(草铵膦)抗性标记,检测转化情况。提取T0代植株的DNA和RNA及T2代DNA,以pCas9-TPC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T0和T2代植株中是否存在pCas9-TPC载体,对T0代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基因编辑载体与辣椒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平均转化效率约为63.70%,PCR检测显示T0代植株DNA和RNA及T2代DNA均扩增出CRISPR/Cas9载体,随机选取8株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随机出现1~3条条带。本研究表明纳米磁性颗粒介导的花粉转化法可以在辣椒上建立高效的基因编辑转化体系,为辣椒的遗传育种提供更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茄子叶色性状与基因间互作关系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_1、P_2、F_1、BC_1、BC_2和F_2六个世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对茄子叶色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通过运行R语言SEA软件包得出数据,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准则)对比数据,并选择AIC值最小的或较小的作为备选模型。最后通过适合性测验U1~2、U2~2、U3~2(均匀性检验),nW~2(Smirnov检验)及D_n(Kolmogorov检验)从备选模型中选择最优的遗传模型。结果显示茄子叶色性状受两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为茄子叶色改良和育种、叶色关键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黄苗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蔬菜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黄苗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选育,获得了黄苗标记的小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将其有利用价值的黄苗遗传标记与异源胞质雄性不育性转育相结合,选育成实用性较好的小白莱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黄茁寒青A,克服了目前国内小白菜利用Pol CMS微粉自交降低杂交种纯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不同栽培模式对厚皮甜瓜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脆宝’、‘华月’、‘蜜宝’、‘白雪公主’4个厚皮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甜瓜‘脆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全覆盖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覆盖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甜瓜单株结瓜数量、单株产量和667 m2产量,且能显著提高单果质量、果肉厚度和优质瓜率。在全覆盖栽培模式下进行上述4种厚皮甜瓜品种的露地栽培,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果实能充分成熟,且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因此,全覆盖栽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0.
镇豇早丰是以之豇28为母本,以一点红豇豆为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经4年8代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既具有之豇早熟、丰产的特性,又具有一点红品质佳、耐老化的特性,并且具有商品荚较长、抗病性强、耐荫等优点,适宜早熟及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