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10篇 | |
综合类 | 58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25篇 |
园艺 | 3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采用最小表达框技术转化植物可以规避由骨架序列引起的安全风险。核基质结合区序列SAR (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可作为边界元件与核基质结合阻挡转基因片段邻近染色质区的作用与影响, 提高外源基因稳定性。本研究在最小表达框序列两端添加SAR序列, 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提高转化基因的表达效率。首先, 以GUS为目的基因构建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 以科农199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转化, 同时以不加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为对照。带有SAR序列的最小表达框片段共轰击857个幼胚, T0代获得40株再生植株, PCR检测到16株阳性植株, 转化效率为1.87%; 对这16个阳性单株进行GUS染色, 15株显色; 从来自4个T0阳性植株的18个T1代植株中随机选取18株进行PCR和GUS染色检测, 有15株表现为阳性。不带SAR序列的对照片段轰击1012个幼胚, 获得31株再生植株, 其中5株PCR阳性, 转化效率0.49%, 这5个阳性植株中仅2株为GUS染色阳性; 来自于5个T0代PCR阳性株系的10个T1代单株中没有发现PCR和GUS染色阳性株。表明SAR序列可以提高基因枪转基因效率和目的基因表达稳定性。为了创制抗旱转基因小麦, 以来自大豆的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GmDREB3为目的基因, Bar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 转化受体小麦济麦22, 共轰击6045个幼胚, 获得再生植株130株, PCR检测阳性植株30株, 转化效率为0.50%; 随机选取6株PCR阳性植株进行RT-PCR分析, 其中5株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转录。进一步对这5株RT-PCR阳性植株插入片段完整性进行分析, 其中4株插入片段基本完整。通过real-time PCR分析, 发现T0代6个RT-PCR阳性植株的外源GmDREB3的拷贝数为1~3个。以上结果证明, 在最小表达框两端加上SAR序列后可以提高小麦最小表达框转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60Co-γ和EMS的诱变原理,诱变剂量的选择,诱变材料的选择以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了这2种诱变技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分析了小麦育种现状以及诱变育种在小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以黄瓜断根嫁接苗为材料,对接穗蘸取5 种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进行处理,通过测定
嫁接成活率、苗期形态指标、壮苗指标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研究了5 种浓度NAA 对断根嫁接苗苗期
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 的使用提高了嫁接成活率,NAA 浓度为40 mg·L-1 时嫁接成活率最高,
为94%;在0~50 mg·L-1 浓度范围内,随着NAA 使用浓度的增加,嫁接苗质量先上升后降低,当浓度
达到40 mg·L-1 时,其各项形态及生理指标表现突出;40 mg·L-1 NAA 能有效促进黄瓜嫁接苗的生长,
提高嫁接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6.
部分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单粒硬度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55份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系)籽粒硬度变幅为11±18~86±16,其中硬质麦34份(1级29份、2级4份、3级1份),混合麦14份(2级4份,3级10份),软质麦7份(4级1份,5级6份),硬质、混合和软质类型比例分别为61.8%、25.5%和12.7%,极硬或极软类型少。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北部春麦区软质和混合麦比例较高。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其硬度均值有关,硬质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1%~19%,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7%~99%,硬度均值58±18~86±16;混合麦硬度指数低于46和高于47的籽粒分别为26%~60%和40%~74%,硬度均值45±19~57±20。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为81%~97%,高于47的籽粒为3%~20%,硬度均值为11±18~33±19;软质或硬质品种籽粒分布集中,一致性较好;混合型品种籽粒分布分散,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根据内蒙古旱地胡麻品种区域试验1984-1986年3年的结果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和估测测稳定性的统计参数,分别测定了每一品种(品系)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品系)的胡麻籽产量随培环境不同有较大的变化,但参试材料中H624(内亚3号)在各给定环境条件下的均有较高的产量,是1个丰产性稳定性均好 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8.
109.
啤酒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近来年中国育成和引入的大批大麦种质得到合理利用,以41份国内外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综合指标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好的品种(系)2号、8号及14号可经引种实验后直接参加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的1号、3号、12号、16号品种(系)、24号、38号、40号、41号可作为重点亲本加以利用,但其个别性状如1号、3号、16号、40号的株高,38号、41号的蛋白质含量需进行改良;对21号、22号、25号、27号、31号可作为优良亲本进行选育;对于综合表现不佳的品种(系)10号、17号、23号可大胆的淘汰,减少育种工作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0.
用60Co射线200Gy、250Gy、300Gy的剂量对3个小麦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芽长、出苗率、成株率、畸变苗(株)率和植株致矮性等方面研究了M1代的辐射效应;从早熟性、矮秆及穗型变异等方面研究了M2代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1代各供试材料的田间出苗率,成株率及株高均呈下降趋势,而畸变苗(株)率呈上升趋势。3个供试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其敏感顺序为:荷兰1号>永良4号>永良12号。在M2代中,3个品种总的突变率分别为荷兰1号(0.62%)、永良4号(0.54%)、永良12号(0.50%)。各处理中诱发突变频率高低的剂量顺序为250Gy>300Gy>200Gy>。用60Co射线处理小麦干种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品种的早熟性和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