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水温16℃±1℃条件下,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不同麻醉时间对半滑舌鳎的复苏时间、复苏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在麻醉剂浓度为60 mg/L的海水中浸浴4 h后的药物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MS-222浓度在60~120 mg/L时,试验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变化较大,浓度由60 mg/L增加至120 mg/L,麻醉时间由280 s缩短至90 s;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麻醉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稳。试验鱼在浓度为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浴0.5、1.0、2.0、3.0、4.0 h,其复苏率及24 h存活率均达100%;持续麻醉时间在3 h内,随着浸浴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复苏时间由115 s延长至155 s,超过3 h后,复苏时间趋于稳定。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60 mg/L。MS-222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消除数据结果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4.2 h,消除速率方程为C=7550.5e~(-0.205t)+791.8e~(-0.016t)-8342.3e-0.081e~(0.106t),相关系数为1.0。以水产品中麻醉剂定量限2.0μg/kg为残留限量,通过WT 1.4分析,以半滑舌鳎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 d。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分解袋法,在土壤表层按发生土层定位研究康定木格措冷杉林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特征,构建土壤有机质储量随时间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研究区凋落物年产量2.82×103 kg,折算有机质归还量2.54×103 kg;土壤有机质储量A1层77.14×103 kg,A2层84.89×103 kg,土壤有机物质氧化系数A1层0.044,A2层o.034,折算有机物质年矿化量分别为A1层3.39×103 kg,A2层2.88×103 kg,凋落物有机质归还量远小于矿化量;凋落物腐殖化系数A1层0.597,A2层0.493,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量分别为A1层1.52×103 kg,A2层0.75×103 kg,土壤固碳潜力大;土壤表层有机质总储量162.03×103 kg,相对较高,但不稳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3.
入侵植物辣子草对油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根、茎、叶的水浸提液对油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在辣子草水漫提液作用下,油菜幼苗体内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显著改变,膜脂过氧化加强,丙二醛(MDA)含量升高,随着水浸提液的作用时间延长,油菜叶片内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的变化则是先下降后略有升高。不同器官的辣子草水浸提液对油菜幼苗的抗氧化系统的化感作用效应不同,其中叶的化感效应最强,分别为根和茎的1.15和1.20倍。  相似文献   
114.
结合民乐艺术的传承实况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传承载体和平台,从而影响了民乐艺术的传承机制,而结合茶艺表演活动的传承发展状况看,完善的文化传承思路直接影响该文明机制发展的最佳效果。本文拟从民乐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欠缺认知入手,结合民乐艺术的传承诉求分析,通过融入茶艺表演活动的内涵分析,结合民乐与茶艺表演关系的具体认识分析,从而探究融入茶艺表演艺术机制的民乐艺术传承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5.
果胶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屠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选用 1日龄商品艾维茵肉仔鸡 4 32只。完全随机分为 2 4圈 ,每圈 18只 ,地面平养 5 4天。试验分为 4个处理 ,每个处理 6圈 ,分别饲喂 4种不同的日粮 ,即对照组 (基础日粮组 )、添加金霉素 5 0mg/kg日粮组、添加果胶酶 5 0 0mg/kg日粮组、添加果胶酶 10 0 0mg/kg日粮组。试验结果表明 ,果胶酶在肉仔鸡饲养前 2 1日龄的促生长效果显著 ,平均日增重 (ADG)和平均日采食量 (ADFI)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P <0 .0 5 ) ,与抗生素效果相当 ;2 1~ 4 2日龄时仅 5 0 0mg/kg果胶酶组出现ADFI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但饲料转化率较其它各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4 2~ 5 4日龄时 5 0 0mg/kg果胶酶组ADG显著高于抗生素组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P <0 .0 5 )。饲养全期 ,添加抗生素或果胶酶组ADG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ADFI仅5 0 0mg/kg果胶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6.
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 12 .9kg± 2 .6kg杜×长仔猪 72头 ,随机分配到 18个圈栏 ,每栏 2头母猪和 2头去势公猪。试验饲粮针对不同蛋白饲料原料设计为 3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 6个重复。 3个处理饲粮的蛋白饲料类型分别为 10 0 %豆粕、2 5 %豌豆和 75 %豆粕、5 0 %豌豆和 5 0 %豆粕。试验依猪体重分 2 0~ 35kg、35~ 6 0kg和 6 0~ 90kg 3个饲养阶段 ,分别检测试验猪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 (ADG)、平均日采食量 (ADFI)和饲料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猪在体重 2 0~ 90kg的全程生长肥育期 ,饲料转化率 (P >0 .0 5 )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ADG (P <0 .0 5 )和ADFI (P <0 .0 5 )差异显著。 10 0 %豆粕、2 5 %豌豆和 5 0 %豌豆等各处理的ADG和ADFI分别为 90 7g和 2 .6 5kg、85 8g和 2 .4 5kg ,以及 84 9g和 2 .4 5kg。  相似文献   
117.
马芬  马丹 《养殖技术顾问》2010,(12):192-192
1兔瘟兔瘟是死亡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来势猛、传播快,常在2~3天内全群传播。50日龄以下的仔、幼兔一般不发病,但50日龄以上的青壮年兔发病死亡率可达70%~100%。防治本病关键是建立防疫制度。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兔场,不要到疫区购买种兔,新购种兔要隔离观察至少半个月才能混群。  相似文献   
118.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119.
对1990—2010年49景福州市TM时间序列影像进行处理,采用MODTRAN4+模型进行大气校正,得到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的NDVI值的多时相轨迹图。分析城镇化背景下建成区的变化特征和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季节特征,添加耕地发展为建设用地的地物特征到学习样本,比较不同数据组合对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法、面向对象法对分类和检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精度的影响,以及比较添加样本特征后对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检测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集,面向对象法具有最高的分类精度,不同的数据组合与不同季节对面向对象法分类精度的影响分别达3.49%和5.22%,引入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添加变化地物的学习样本,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3.54%,建设用地的制图精度提高了4.24%。  相似文献   
120.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耕地价值构成与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在区域耕地栅格空间经济价值、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价值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探讨福建省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并开展区域耕地资源价值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在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分别占全省耕地资源价值的35.73%、53.99%和10.28%,耕地资源高、中、低价值区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资源总面积的4.29%、38.14%和57.57%.可见:全省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在耕地价值中占有较高比重,而生态价值的比重则相对较小;全省大部分耕地资源的价值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