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辽宁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是辽宁东部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多年的不合理开发,部分柞蚕林退化严重,为了恢复退化柞蚕林的生态环境,政府对退化严重的柞蚕林进行了封山育林的生态恢复措施。本研究重点通过对封育退化柞蚕林的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揭示封育措施在退化柞蚕林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生态恢复途径和预期恢复效果进行分析,为辽东山区封育退化柞蚕林的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2.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冰砬山森林生态站研究了不同林龄蒙古栎单木碳储量动态及其林分碳密度的差异,估算了蒙古栎天然林年净固碳量。结果显示:蒙古栎单木碳储量与林龄和胸径密切正相关,与树高相关性较差;林分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体上林分各个器官碳密度为干根枝叶;蒙古栎天然林乔木年净固碳量在3.83~5.48 t·hm-2·a-1,折合CO2量14.05~20.1 t·hm-2·a-1,在中龄时达到峰值,固碳能力最强,而后随着林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3.
为选择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东部白松种源,研究了东部白松不同种源苗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8: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7.83~17.96μmol.m-2.s-1,蒸腾速率为2.63~6.33 mmol.m-2.s-1。10: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3.58~18.60μmol.m-2.s-1,蒸腾速率为1.92~6.68 mmol.m-2.s-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的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当年树高生长量同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较高,说明光合作用指标可作为东部白松东部种源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蒙古栎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阔叶用材树种,扦插生根能力差是制约其利用扦插育苗技术繁殖优质苗木的瓶颈问题。该研究以当年生蒙古栎枝条为试材,采用多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测定了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及穗材部位对蒙古栎插穗生根的影响,旨在建立蒙古栎扦插育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轻基质为蒙古栎扦插生根最优基质,平均生根率、根数、最长根长和根粗分别达到34.44%、1.77条、4.62 cm和1.18 mm。适宜植物生长调节剂为ABT1号生根粉和吲哚丁酸钾,最佳质量浓度均为10 000 mg·kg-1,生根率、根数、最长根长和根粗分别达到23.33%和24.44%、1.67条和1.73条、8.69 cm和8.76 cm、1.20 mm和1.33 mm。蒙古栎扦插时可选中段穗材,平均生根率、根数和最长根长分别为22.59%、1.49条和10.00 cm,ABT1号生根粉10 000 mg·kg-1处理蒙古栎中段穗材,生根率最高达40%。该研究初步建立起蒙古栎扦插育苗技术体系,为采用扦插技术繁育蒙古栎优质苗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5.
王帅  颜廷武 《世界农业》2023,(10):110-124
秸秆离田利用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基于湖北、河南两省6县1 056份农户调查数据,探讨价值认知、信息素养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离田利用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以及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运用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进一步地,价值认知各维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态价值认知、社会价值认知的作用发挥依赖于经济价值认知;此外,信息获取、信息运用与信息素养均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应将深化秸秆资源价值宣传、科技赋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作为后续政策的重要内容,同时激发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