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7篇
  48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油麦菜栽培基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秸秆、菇渣、牛粪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添加蛭石、珍珠岩配制成复合基质,设置T1(菇渣∶棉花杆∶牛粪∶草炭∶蛭石∶珍珠岩=2∶1∶1∶2∶2∶2)、T2(菇渣∶棉花杆∶牛粪∶草炭∶蛭石∶珍珠岩=3∶1∶1∶1∶2∶2)、T3(菇渣∶棉花杆∶牛粪∶蛭石∶珍珠岩=4∶1∶1∶2∶2)、T4(菇渣:牛粪:蛭石:珍珠岩=5∶1∶2∶2)、T5(菇渣:蛭石:珍珠岩=6∶2∶2)5个处理,以传统基质配方(草炭∶蛭石∶珍珠岩=6∶2∶2)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油麦菜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油麦菜生长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T5基质理化性状良好,符合油麦菜生长需求;其基质的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脲酶活性,以及该基质处理下的油麦菜的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均高于其他各处理;对照的基质养分含量最低,油麦菜因缺乏营养而叶片发黄。T1~T4的单株鲜质量,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T2处理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与T1和T3无显著差异,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根据综合评价系数,T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5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T5可作为油麦菜栽培基质并替代传统草炭型基质。  相似文献   
112.
栽培基质配方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废弃物牛粪、秸秆、菇渣、草炭、蛭石、炉渣、河沙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复配成10种不同配方,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基质无土栽培,筛选适宜番茄生长的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9种试验配方处理的植株株高、茎粗、干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秸秆∶牛粪∶炉渣∶菇渣=4∶2∶3∶1),产量较CK提高44%~78%,其中T9(秸秆∶牛粪∶草炭∶蛭石∶炉渣∶河沙∶菇渣=2∶3∶1∶1∶1∶1∶1)、T6(秸秆∶牛粪∶草炭∶河沙=2∶2.5∶2∶3.5)、T5(秸秆∶牛粪∶草炭∶河沙=2∶3.5∶1∶3.5)、T2(秸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2∶3.5∶1∶1∶2.5)、T4(秸秆∶牛粪∶蛭石∶河沙=2∶4.5∶1∶2.5)、T1(秸秆∶牛粪∶草炭∶蛭石∶炉渣=2∶3.5∶1∶1∶2.5)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77.9%、72.3%、65.4%、63.4%、61.3%、60.1%,其中T4、T6、T2、T1处理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糖酸比适宜,果实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3.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4号’是以‘陇薯7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型新品种,2018年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从播种至块茎成熟125 d,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皮色为黄色、肉色为黄色、芽眼深度较浅。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790 kg/667m~2。块茎干物质含量22.40%,淀粉含量15.74%,维生素C含量16.80 mg/100g,粗蛋白含量1.86%,还原糖含量0.26%。抗病毒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该品种在甘肃的天水、陇南、临夏、定西、平凉等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250组对虾产值(30.30×10^4元·hm-2)及总产值(31.02×10^4元·hm^-2)为各组最高,M800组对虾产值(20.96×10^4元·hm^-2)及总产值(23.30×10^4元·hm^-2)最低。试验结束后,放养较多鲻的处理组(M500和M800)的总有机碳(TOC)有约20 mg·L^-1幅度的下降,而M0和M250则变动极小,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的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M0,且M250组NO2-N及氨氮(NH4-N)质量分数居于各组最高(P〉0.05)。试验表明,在池塘围网混养少量鲻(M250)时对虾产量最高,而混养较多鲻(M500和M800)时饲料成本较为节约且水质指标较好。采取养殖前期多放鱼,后期适当分鱼以降低密度的措施,可能更有利于虾塘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5.
为探讨短期饥饿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商品规格鱼品质相关影响,分析了循环水系统中饥饿0 d(S0)、5 d(S5)、10 d(S10)、15 d(S15)和20 d(S20)的商品规格斑点叉尾的形态学、肌肉生化组成、品质构成及营养成分变化。结果显示,随饥饿时间延长,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随饥饿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水分呈增加趋势,灰分前10 d下降而后10 d转为上升(P0.05)。随饥饿时间延长肌肉硬度下降,凝聚性和弹性指数升高(P0.05)。肌肉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在S0组和S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的24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降幅近17.1%,总不饱和脂肪酸(UFA)降幅近10.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降幅超过1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降幅近12.3%,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降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68±8.55)g的健康达氏鲟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50%的5种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间,水流量为6 L/min,水温(24.0±1.0)℃,溶氧大于6.0 mg/L,氨氮小于0.02 mg/L。结果显示:增重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平缓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肝体比和脏体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各试验组间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50%的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本试验中胃蛋白酶活力与饲料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淀粉酶活力呈负相关关系,脂肪酶在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鱼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这二者与饲料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达氏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1.5%~42.97%。  相似文献   
117.
高台县沙漠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6年的MSS、1992年和2009年的TM遥感数据,对高台县沙漠化土地按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4个等级进行解译,获得了3个时段沙漠化土地面积的统计结果。分析了研究区1976—2009年33年间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沙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了11 360.08 hm2,各沙漠化等级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轻度和重度面积减少,中度和严重面积则有所增加,尤其严重沙漠化面积增加了3 171.2 hm2。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33年研究区沙漠化的面积仍将减少,但减少幅度明显减缓,并且严重沙漠化面积将继续增加。沙漠化驱动因素中,自然因素主要是因气温升高导致的蒸发量增加,社会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和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虽然高台县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环境恶化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相似文献   
118.
针对蔬菜生产中施用化肥养分单一、供肥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化肥配施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对韭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韭菜生产合理配施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2)、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3)、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配施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2 400、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产量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3.2%、19.2%、19.9%和10.2%、13.1%、10.1%;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韭菜干物质积累量。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够显著提高韭菜叶片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5.0%、28.0%和7.5%、22.0%,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9.4%和25.9%,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各生物有机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利用率以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在保证韭菜高产的同时,配施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韭菜的营养品质,提高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9.
低温对辣椒幼苗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耐冷性不同的两个辣椒品种‘湘研1号’和‘湘研16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测定技术,研究了低温对辣椒幼苗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昼(15℃)夜(5℃)低温光强300μmol/(m2.s)条件下,两品种辣椒幼苗叶片Fv/Fm、ФPSⅡ、Fv′/Fm′、qP、Pn以及AQY均逐渐降低,LCP逐渐升高,辣椒幼苗叶片发生了光抑制,光化学效率下降,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光抑制程度逐渐加重.‘湘研16号’在处理条件下对低温的适应性较‘湘研1号’强.  相似文献   
120.
果蜡保鲜剂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 ,利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 ,对初选出的保鲜剂 IAA、6 - BA、戴唑霉、TBZ的保鲜效果进行了配方优化组合研究 ,并对选出的优化配方进行了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纳米 Si Ox苹果保鲜果蜡配方为 Si Ox果蜡基蜡 IAA2 0 0 m g/ kg 6 - BA2 0 m g/ kg 戴唑霉 5 0 0 mg/ kg TBZ5 0 0 mg/ kg;纳米Si Ox果蜡基蜡对保鲜剂剂量无显著影响 ,纳米 Si Ox苹果保鲜果蜡在增加果品色泽、亮度及降低果品干耗等性能方面与进口果蜡相近 ,且在防腐烂性能方面优于进口果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