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农16号是以早熟、优质、丰产自交系01316为母本,优质、抗病、耐热自交系992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2d(天)左右,瓜条长棒形,长28~35cm,粗3.5cm,瓜色深绿,有光泽,单瓜质量200g左右,干物质含量4.4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口感甜脆。高抗ZYMV、WMV、角斑病,抗白粉病,中抗霜霉病、枯萎病、CMV。适于春秋大棚及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2.
秋延后栽培黄瓜新品种——中农10 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农10 号’黄瓜母本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7925G 与国外引进的抗源材料359 经杂交、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抗病新雌性系94261G, 父本为本所育成的优质抗病自交系273。该杂种一代具有长势强, 抗病, 抗逆, 丰产等优良特性, 适于秋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73.
74.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黄瓜高抗白粉病材料K8进行研究,明确其抗性遗传规律,并完成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分析,为探索抗病机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黄瓜白粉病致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 (syn. Sphaerotheca fuliginea)对K8×K18(感白粉病)杂交后代F2:3家系人工接种鉴定,进行抗白粉病遗传分析。以完成抗病性鉴定的F2和F2:3家系组成的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和2360对黄瓜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和MapInspect软件构建连锁群并完成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利用MapQTL4.0软件对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试材K8所含有的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本研究共检测到4个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位点pm5.1、pm5.2、pm5.3和pm6.1,其中,pm5.1、pm5.2、pm5.3在两年中被重复检出,pm5.2位点的贡献率最大,在其所在区域预测到了4个NBS类抗病基因。pm6.1位于黄瓜Chr.6上,是个微效的QTL位点。【结论】位于Chr.5上的pm5.2是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主效QTL位点,该抗性基因可能属于NBS类抗病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抗性基因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MAS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5.
<正>中农26号是以01316为母本,以0434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2003年配制组合,2004~2008年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小区试验,2007年定名为中农26号,开始在我国北方试种推广。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  相似文献   
76.
保护地黄瓜苗期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6份保护地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轮配法(不含反交) 配制15 个组合, 研究了黄瓜苗期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地上部鲜样质量、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单株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和地上部鲜样质量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3. 3 %、97. 2 %和94. 3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35. 3 %、43. 7 %和52. 9 %; 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8. 2 %和97. 8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8. 2 %和87. 6 %。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是寡基因或寡基因组。  相似文献   
77.
1)品种特征特性。"中农19号"为雌型杂种一代黄瓜。植株长势和分枝性极强,顶端优势突出,节间短粗,第1雌花始于主蔓1-2节,其后各节均为雌花,连续坐果能力强。  相似文献   
78.
中农28 号是以强雌性系081048 为母本,以99246 为父本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早熟性好,主蔓结果为主,瓜码较密。瓜色深绿,瓜长35 cm 左右,商品瓜率高。刺瘤密,白刺,瘤中小,无棱,无黄色条纹。抗霜霉病、CMV、WMV、ZYMV,中抗白粉病和枯萎病。丰产潜力大,每667 m2 产量可达10 000 kg 以上,适宜春秋大棚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79.
荷兰黄瓜生产及市场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顾兴芳 《中国蔬菜》2010,1(17):12-13
<正>荷兰国土面积41863km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农用土地面积只有249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仅102万hm2,且多数低于海平面。但就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荷兰农业却成为世界上领先的产业,尤其在花卉、畜牧、蔬菜生产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相似文献   
80.
黄瓜果皮蜡粉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瓜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蔬菜,2012年产量已超6.5亿吨。黄瓜果实品质一直备受育种者关注,尤其是果实风味、营养和外观品质。前人对影响黄瓜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对黄瓜果皮蜡粉量性状长期未得到足够关注。黄瓜果皮蜡粉量作为黄瓜重要的外观品质性状之一,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将有助于了解果皮蜡粉形成的分子机制,为黄瓜果皮蜡粉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少蜡粉的黄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黄瓜多蜡粉品系‘PI183697’和少蜡粉品系‘1101’构建六家系世代群体,并于海南和北京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商品瓜成熟时期,采用分光测色计(CM-700d)对六家系世代群体各单株上商品瓜的蜡粉量进行定量测量,每个单株选取2-3个商品瓜,每个商品瓜上选取五处进行测定,然后计算平均数,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黄瓜蜡粉性状的遗传分析。利用2个亲本对1 288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128对多态性较好的标记,对F2群体进行分析,取最小阈值LOD3.0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利用MapQTL4.0软件,结合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果皮蜡粉量QTL定位。【结果】在黄瓜野生品系‘PI183697’中,黄瓜果皮蜡粉量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的特征,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六家系世代的黄瓜果皮蜡粉量进行分析,得出黄瓜果实果皮蜡粉量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利用2个F2群体分别构建了两张包含7条染色体、128对SSR标记的遗传图谱。2次共检测到7个与蜡粉量相关的QTL位点,在第1、3、5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位点,分别为WP1.1WP3.1WP5.1,在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点,分别为WP6.1WP6.2WP6.3WP6.4,其中WP5.1WP6.2 2个QTL位点在两季中均被检测到,LOD值分别为7.70、4.81和4.21、6.69,贡献率分别为14.9%、12.4%和8.0%、16.7%。 【结论】黄瓜果皮蜡粉量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特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D-2)。第5染色体上的WP5.1和第6染色体上的WP6.2均可重复检测到,因此,推断控制蜡粉含量的主效候选位点可能位于第5或第6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