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摘 要:以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组培苗的腋芽为处理材料,研究摇床、渗透剂,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该腋芽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摇床和渗透剂的使用,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能够明显的影响该无性系腋芽多倍体的诱导率。在使用摇床和添加渗透剂的情形下,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可达最大诱导率56%。在秋水仙素处理液浓度小于0.05%时,无论如何改变其它条件均不能获得变异植株;当秋水仙素处理液浓度大于2%且处理时间长于48h时,处理过的腋芽的死亡率会快速上升,这直接阻碍了诱导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2.
秋水仙素诱导巨桉无性系Eg5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巨桉无性系Eg5组培苗的腋芽为处理材料,使用Plackkett-Burman设计和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对秋水仙素诱导巨桉无性系Eg5多倍体的影响因素和诱导率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回归分析找到了多倍体诱导率和其自变量秋水仙素浓度及浸泡时间间的关系式,其Adj R-sq=0.9366,回归效果理想。当秋水仙素浸泡浓度为0.21%、浸泡时间为26.2h时,诱导率可达其最大值51%。在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增加过程中诱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此时,导致诱导率不断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芽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43.
鱼腥党参散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天然可饲用植物组方鱼腥党参散的体外抗炎效果,通过鱼腥党参散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细胞NO、TNF-α、IL-1β、IL-6及IL-10的分泌,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p65和IκB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其抗炎效果。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对数生长期细胞,设对照组、LPS组、鱼腥党参散5mg/mL组、2.5mg/mL组、1.25mg/mL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及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p65和IκB以及P-p65和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鱼腥党参散可极显著地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TNF-α、IL-1β及IL-6含量的升高(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极显著降低p65及IκB的磷酸化水平(P0.01)。说明鱼腥党参散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44.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生长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生长性状除树高外,另外3个指标在无性系与区组的交互效应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单位面积蓄积的多重比较,KC29、GR518和DH32-28在10个无性系中生长最优、保存率高,是今后胶合板材优化培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无性系;不同性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说明选择在该地进行示范的所有参试无性系能较好地保持亲本优势且稳定遗传,符合进行示范的选择要求,在3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在11.29%~51.80%之间。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阐明我国特有植物中华卷柏中药用活性成分在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产自太行山系(小五台山、梁沟山区、摩天岭、狮子峰和万仙山)的5种野生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为材料,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采集营养叶期和孢子叶期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并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组织部位分布差异及分配比。【结果】5个产地的中华卷柏中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但二者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不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以梁沟山区中华卷柏全株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最高,为5.498(7月)和6.624(10月)mg/g;而扁柏双黄酮含量在小五台山(7月)和梁沟山区(10月)的中华卷柏中最高,分别为1.261和1.797mg/g。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有变化,随着中华卷柏孢子叶的形成(10月),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均有所提高。在中华卷柏的各组织部位中,2种双黄酮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均以营养叶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在孢子叶中2种物质的含量均表现为空孢子穗小孢子大孢子;且空孢子穗和小孢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扁柏双黄酮,分别是扁柏双黄酮的4.10倍和2.40倍;而大孢子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却明显低于扁柏双黄酮,不到扁柏双黄酮的1/3。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在中华卷柏的分配比均为根最低。【结论】产地和发育期不同的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分布存在部位差异。此外,中华卷柏的孢子叶中也有双黄酮存在,且在空孢子穗中的含量较高,可以用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6.
<正>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集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和推广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在其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以科技引领贯穿始终,它的成功运行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53个,现代农业整县制推进势头强劲。河北省作为国家产粮大省,目前建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均以县(或县级市)域为单位,综合各自区域内优势,围绕做好京津冀菜篮  相似文献   
147.
韩超  魏成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5-2368
在确定了黄花马蹄莲色素所属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该色素的优化提取及其在多种物理化学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分析该色素提取液的特征吸收峰,确认其为矢车菊色素衍生物的一种。通过4因子3水平的正交设计,得出它的最佳提取条件:使用浓度90%的乙酸,以14∶的固(苞片)液(乙酸溶液)质量比在90℃下提取10 min。其显著特征是,在100℃条件下及pH值0.0~14.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这在天然色素中很少见。它对Al3+、Mg2+、Mn2+、Zn2+、Na+、K+、葡萄糖、蔗糖及120 h内的紫外可见光照射也同样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但对Cu2+、Fe3+、Pb2+、Vc、Na2SO3和H2O2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8.
木犀草素和槲皮素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分泌NO、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效果。试验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对数生长期细胞,设对照组、LPS组、木犀草素5、2.5、1.25μg/mL组,槲皮素10、5、2.5μg/mL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含量。试验数据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均可极显著地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TNF-α、IL-1β以及IL-6含量的升高(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固化稳定法(S/S)在重金属污染场地处理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将硝酸镉(Cd~(2+))掺入土体模拟污染土,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掺入不同含量水泥、粉煤灰、石灰组成的固化剂,压实成型后分别养护7、28、60、90 d,通过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淋滤浸出重金属浓度和固化孔隙范围比例,探讨不同镉离子浓度、固化掺量配比和养护龄期对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增强,重金属浸出率降低,趋于稳定;水泥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性最大,水泥-粉煤灰-石灰掺量为8%-6%-6%时对抗压强度较为有利;28 d固化土其孔径主要分布于0.01~1μm,结构致密;10μm以上孔隙比例增加,导致强度降低,淋滤浸出浓度偏高,不利于固化水化产物填充。  相似文献   
150.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 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 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比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品种, 与机械直播比, 毯苗机插产量显著提高, 因为毯苗机插条件下群体结构合理, 穗数适宜, 茎蘖成穗率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大, 叶面积衰减率低, 从而其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毯苗机插种植方式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3%~3.1%、1.2%~2.7%和1.8%~3.2%, 但垩白有所增加。同时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胶稠度变长, 增加了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 减小消减值, 除南粳2728外, 最终黏度也均提高。相同种植方式下, 与迟熟中粳比, 中熟中粳产量极显著提高, 是因为其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抽穗后30 d日均温度平均分别提高1.07°C和1.18°C, 所以其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 结实期叶面积衰减率低, 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中熟中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 垩白有所提高, 蛋白质含量提高, 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5%~5.1%, 胶稠度变长7.0~16.7 mm, 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 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降低。因此, 淮北地区选择中熟中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并配套毯苗机插方式是实现粳稻优质、高产和温光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