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工作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分析水土保持区划的定位、发展历史和现状,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特点、区划原则、指标设置原则和区划方法,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区划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2.
水氮配置对地下渗灌枣树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寻旱区适宜的水氮配置对地下渗灌枣树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8年成龄枣树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溉定额(W1:2250 m3/hm2、W2:3000 m3/hm2、W3:3750 m3/hm2)+施氮量(N1:240 kg/hm2、N2:300 kg/hm2、N3:360 kg/hm2)的2因素3水平试验.分析不同配置...  相似文献   
163.
延安市退耕过程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2000—2012年的MODIS植被指数资料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过程中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延安市植被覆盖度呈极显著增长趋势,由43.4%增加到66.8%,增幅达53.9%。延安市各区县的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均呈现增长趋势,增幅较大的为子长县、延川县和延长县,分别为212.8%、134.2%和127.8%,增幅较小的为黄龙县和黄陵县,分别为28.9%和29.2%。植被覆盖状况总体呈现稳定的改善状态,改善极显著和显著的县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04%,改善不明显的县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91%,退化显著和极显著的县区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5%。研究区高覆盖度植被和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退耕初期由大到小表现为:低覆盖度植被面积、高覆盖度植被面积、中覆盖度植被面积,退耕后期由大到小分别为:高覆盖度植被面积、中覆盖度植被面积、低覆盖度植被面积,表明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结构转好。植被覆盖度变化受6—8月份的降水量影响不大,相关性较低,但和累计退耕还林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地面植被覆盖度,改善了植被覆盖的结构,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植被覆盖度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64.
杨小霞  黄晓典  赵超  彭少华  韩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00-17001,17060
[目的]探讨水蓼、浮萍和黑藻在水体氮、磷去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比较这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和浓度氮、磷的吸收效果。[结果]3种植物发挥最大N、P吸收效果的水体N、P浓度分别为1和5 mg/L。经10 d的培养,3种水生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50%以上,其中浮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高达63.6%;3种水生植物对磷的去除以正磷酸盐最佳,焦磷酸盐次之,偏磷酸盐最差。浮萍对这3种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均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4.7%、85.6%和70.9%。[结论]浮萍可以作为一种净化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铵态氮和不同形态磷浓度。  相似文献   
165.
玉米与龙葵间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Cd富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最优的间作修复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玉米和超富集植物龙葵为研究对象,设置单作玉米(CK1)、单作龙葵(CK2)、宽窄行玉米宽行间作单行龙葵(T1)、宽窄行玉米宽行间作双行交错龙葵(T2)、等行距单行玉米间作单行龙葵(T3)、等行距单行玉米间作双行交错龙葵(T4)、等4行距玉米间作等4行距龙葵(T5)7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玉米和龙葵各器官生物量、土地当量比、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总Cd提取量、根际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CK1相比,T3间作模式玉米产量增加15.6%,T1、T4、T5间作模式玉米产量降幅小于10%,T2间作模式玉米产量减少16.8%;与CK2相比,5种间作模式龙葵单株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5种间作模式没有显著改变玉米和龙葵各部位的Cd含量,以及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但却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总Cd提取量,其中T4间作模式最高。除T5外,其他4种间作模式均显著降低了龙葵和玉米根际土壤pH,提高了龙葵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却降低了玉米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这表明玉米与龙葵表现为种间生长促进,T1、T3、T4、T5 4种间作模式不仅可以保障玉米稳产,而且能显著提高修复效率,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其中T4间作模式最优。另外,沈阳地区龙葵种子在湖南表现出不适应性,建议选用当地龙葵进行间作修复。  相似文献   
166.
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实施地延安市为对象,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性和生产总值指数为参照校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对延安市1989-2016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前的1989-1999年,延安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缓慢,仅增加8.76×109元,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均不显著;退耕后的1999-2016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显著,增加了56.79×109元,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多,增加了75.19×109元,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降低最多,减少了15.77×109元;生态服务功能中粮食生产功能下降,但保持土壤、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迅速增加。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林地、牧草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的改变显著相关;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最大的为林地,影响最小的为耕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耕地向林地的流转,使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迅速增加。生态-经济价值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但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依然存在,需要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7.
饱和水汽压差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测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对于植被恢复和农林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西北五省(区)1990—2019年月饱和水汽压差值,采用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年际变化特征和周期性变化规律;采用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68.
虎犬瘟热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3月,北京市某动物园的一只虎发病死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犬瘟热相似。为了弄清病因,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室诊断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西安市地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面积逐步扩大,为了促进地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产业发展,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引进新品种5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目的是筛选出适应西安地区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地膜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0.
以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原始数据为基础,对兴粳8号(乌兰4)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合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兴粳8号在各年度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绥粳18,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各年度的产量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绥粳18且变异系数较低(<20%),表现出良好稳产性;各年度参试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bi<1,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强。综上所述,兴粳8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当中,产量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种推广意义和前景较大,研究内容可为兴粳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