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酒精废液配施化肥对蕉园土壤、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精废液配施化肥比对照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香蕉单株产量提高18.04%,新增收益22 261元/hm2。  相似文献   
72.
主要从荸荠新品种推广、种植分布、组培苗应用、产业加工等方面对广西荸荠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广西荸荠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3.
“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综合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为解决毛葡萄利用传统硬枝扦插的繁殖方法成活率低的问题,项目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利用组培快繁结合苗圃育苗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种苗繁育体系,本文从组培苗培育、组培沙床假植-嫩枝沙床扦插假植-生根苗营养杯假植三步假植育苗法、假植施肥、假植病虫害防治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育苗的综合技术,利用本技术,可在短期内大量生产、供应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 (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为提高整个荸荠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量凋查走访和资料查阅,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荸荠组培苗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培育了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科植、社会化服务、系列化加工的荸荠产业链,彤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但仍存在荸荠育种体系滞后、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健全研究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生产和企业加工环节,加快荸荠产业机械化研究进程,以推动广西荸荠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6.
为加快广西自主选育香蕉品种"桂红蕉1号"的推广应用,针对传统香蕉品种在组培生产过程中变异率高的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开展外植体获取、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综合比较发现,无害化处理的木薯渣或甘蔗渣与椰糠配比的育苗基质更为理想,在培养最后1代继代苗时,采用聚丙烯袋代替传统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表明这一套优化后的快速繁殖技术具有应用于香蕉种苗繁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二倍体野生蕉与三倍体威廉斯香蕉苗进行24h的7℃低温处理,测量其组织含水量(WC)、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同时测定其气体交换特征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低温处理下,威廉斯香蕉WC较其对照处理显著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4.36%;低温与对照处理的野生蕉WC与对照处理的威廉斯香蕉WC保持相同水平。低温下威廉斯香蕉Pro含量(与干重比)较其对照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17.05%,而野生蕉Pro变化不显著。低温处理下的威廉斯香蕉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其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其他处理显著下降。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下降幅度最大,与其他处理相比达显著性差异。光强光合曲线中随光强的增加,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净光合速率(Pn)增加幅度低于对照处理,低温与对照处理的野生蕉随光强增加其Pn保持相同幅度的增加,且增加幅度居于对照与低温处理的威廉斯香蕉之间。总之,三倍体威廉斯香蕉对冷害更为敏感,其膜系统氧化加剧、脯氨酸含量降低、失水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明显受抑制、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然而,同样低温处理下二倍体野生蕉则表现出与对照相似的生理状态,因此可认为野生蕉作为具抗寒性种质可作为抗寒育种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桂蕉6号在广西对不同来源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抗性,并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为香蕉新品种抗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方法】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分别将不同来源的Foc4菌株(J-2、SD-2、T-2、W-2、F-2)同期接种于苗期香蕉品种桂蕉6号,并于接种后10、15、20、25和30 d观察植株叶部发病症状,30 d时解剖蕉苗球茎,观察球茎的变化。综合受侵染后桂蕉6号内外部症状,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SD-2、J-2、T-2和W-2菌株对桂蕉6号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SD-2和J-2致病力最强,接种10 d后植株叶片边缘开始变黄,15 d植株叶片黄化明显,30 d后植株矮化、弱小,甚至枯死;接种T-2、W-2后20 d,香蕉植株也出现黄化,但植株仍能正常生长;F-2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仍属中等致病力菌株。【结论】桂蕉6号为感病品种,在种植中应加强对枯萎病的防控。在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时,可选用致病力较强的J-2和SD-2作为备选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79.
综述了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并从基质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 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