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6篇 |
免费 | 60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6篇 |
农学 | 195篇 |
基础科学 | 156篇 |
102篇 | |
综合类 | 1276篇 |
农作物 | 118篇 |
水产渔业 | 93篇 |
畜牧兽医 | 567篇 |
园艺 | 349篇 |
植物保护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获得陕西某羊场病羊脓包中的病原菌,以无菌采集的病羊颈部脓汁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挑取分离菌株进行协同溶血试验(cAMP)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并对序列进行分析,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分离菌株分别接种Balb/c小鼠和奶山羊;药敏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所述伪结核棒状杆菌特性一致;测序显示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已收录伪结核棒状杆菌相似性达97%以上;Balb/c小鼠致病性试验和奶山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株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新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湿玉米芯饲喂肉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体重4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牛30头,随机分为2组,保证精饲料不变,分别饲喂全株玉米青贮与湿玉米芯,试验期70 d。[结果]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玉米芯组(P<0.01),比玉米芯组高出20.92%,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料重比较玉米芯组低21.16%;(2)每头牛全株玉米青贮组的养殖效益为15.38元/d,比玉米芯组高出52.37%。[结论]综上所述,全株玉米青贮组的饲喂效果优于湿玉米芯组。 相似文献
113.
甘学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73,(1)
“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还是读了书为人民服务;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牛”,从来是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为那个阶级服务,集中地表现在为那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孔子——这个反动奴隶制的卫道士,顽固地站在反动的阶级立场上,为挽救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4.
近几年牡蛎养殖由于受苗种的限制发展较慢,为此我们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牡蛎筏式半人工采苗试验。通过几年试验结果表明,要提高牡蛎筏式半人工采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5.
116.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茵的主要黏附素抗原有K88、K99、987P和F41,在发病学和免疫学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其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120.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