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小型悬崖菊是盆景菊中一种常见的造型形式之一。采用嫁接法培育。是一条省工省时的途径。而且在花色、花形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弥补某些小菊品种花色、花形虽美,但抗性差、长势弱的不足。其培育方法是: 当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挖取黄花蒿作砧木,定植于口径5—  相似文献   
62.
63.
植物组织分析为蔬菜作物施肥提供有效指标,它用于确定对作物的施肥种类、施肥量以及最好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取样 蔬菜植株分析的最大误差可能与取样时间有关,或更确切地说,与取样时植株的年龄有关。各种作物生长期长短有很大差别。例如,窝苣在砂利那谷地里有的生长期只有63天,  相似文献   
64.
根据各地试验证明,利用地膜覆盖瓜果类蔬菜,具有促进早熟、增产、增收、防旱、防碱、防涝渍,以及增进品质、节省成本等效果。也有报导认为地膜覆盖大白菜效果显著,是大白菜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减缓恋秋菜与种植大白菜的矛盾,调节白菜栽培期间劳力紧张和田间管耻的矛盾,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我们为了提高育苗移栽大白菜的缓苗速度和增加产  相似文献   
65.
中国的干旱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国干旱土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及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土的分类系统及其分布,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干旱土的土壤区划。  相似文献   
66.
高粱新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当地农家糯高粱品种资源为主要材料,经过3代系统选育后,选出相对稳定的9个新品系GS1~GS9,2007年将这9个品系以仁怀当地“青壳洋”系选品系“青选2号”为对照(ck),在贵阳进行品系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系中CS8生育期为107d,比对照早熟7d,其单产为426.26kg/667m^2,比对照“青选2号”增产17%。其主要生物性状表现为:植株高度253cm,千粒重20.85g,穗粒重50.82g,穗粒数2411粒,角质率80%。该品系具有穗大、粒多、植株高度和千粒重适中、抗旱、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特点,经贵州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检测,总淀粉含量为63.2%,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5.40%,符合茅台酒用高粱原料指标,可以在贵州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7.
雷文瑾 《广西园艺》2009,20(3):17-18
目前,兰花的繁殖多采用传统的分株方法,一株一年只能繁殖0.8~1.25株,繁殖系数很低。即使采用非传统栽培技艺,也只能将繁殖系数提高到3倍。由于兰花繁殖困难,市场缺口大,因而被称为“绿色股票”。掠夺性挖掘野生兰花,导致兰花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濒临绝迹境地。因此,运用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大规模工厂化快速繁育兰花种苗,就显得非常迫切,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对保护我国兰花资源意义重大。据报道,  相似文献   
68.
2018~2019年以陕科9号和大丰30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玉米冠层结构、光合性能以及产量构成指标,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陕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子粒产量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4.1 t/hm2和13.2 t/hm2。随种植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能够调节穗上中部叶倾角、株型变紧凑,穗位层接收到更多的光能,增加了群体光合速率,积累更多光合同化物,高密度条件下陕科9号协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优于大丰30。适当增加密度配合耐密品种是陕北灌区春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密度7.5万株/hm2是该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