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102.
新洲地处武汉市东部,位于大别山脉中间隆起地带南缘,南临长江.区内物产丰富,名特优农副产品众多,其中新洲龙王白莲久负盛名,新洲龙王白莲富含淀粉、蛋白质及棉籽糖等,是良好的药用滋补品.干莲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达62%,蛋白质含量高达 18%,钙、磷、铁质及维生素 B1、B2 和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当丰富.李时珍[1]《本草纲目》中记载,莲籽"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将莲子捣碎和米作粥饮食,轻身益气,令人强健".1965年,新洲龙王咀农场生产的白莲在广交会上,被外贸部命名为龙王牌白莲.  相似文献   
103.
概述遂昌县龙洋乡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现状、意义和技术要求,探讨耕地不足、土地流转困难,资金短缺、有效劳动力少、龙头企业缺乏,基层政府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急需提高等问题,并提出该种植模式在当地及浙西南山区推广、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多方配合、改善农业环境,规范技术、提升菌棒场(厂)服务档次,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树状月季以开花多,花期长,病虫害少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因其传统的培育周期较长,需二至三年才能成型,因而在园林配置上还没有广泛的利用。笔者经过二年的实践,采用下述方法培育,则只需一年时间,可收到速成之效果。一、砧木的选择:当  相似文献   
105.
仁怀中油杂1号适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油杂1号在仁怀市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两年不同密度同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中油杂1号杂交油菜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单株移栽较双株移栽显著增产,单株移栽不同密度产量表现为:667m^2苛6500株>6000株>7000株>5000株>5500株>4500株>7500株>4000株>800株,经二次回归分析,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0.4439 0.4155x-0.03509x^2,极值为5921株/667m^2,167.4kg/667m^2,研究表明中油杂1号的适宜密度范围在4500-7500株/667m^2,肥田选下密度,瘦田选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106.
根据2011年12月阿里地区两县局自动站湿敏电容缺测的原因分析,相对湿度小于3时分钟数据和正点数据均缺测,通过卸载可以获得完整的分钟数据,此数据只为3或0,本文主要讨论当相对湿度过低导致湿敏电容缺测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析了落葵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国内模式再生法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在各地蓬勃发展。由于是连续规模生产,灭菌不彻底,菌种存在细菌,或接种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菌袋不同程度感染细菌,污染率高的达30%以上,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报道的是金针菇不同程度感染细菌对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09.
准确预测日光温室温度是实现温室高效调控的关键,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温度具有时序性、非线性及多耦合性等特征,难以实现连续、精准、长时化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1D CNN-GRU(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gated recurrent unit)的日光温室温度预测模型,通过温室内外监测平台获取内外环境因子,以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获取相关性强特征,构造特征与时间步长的二维矩阵输入网络进行温度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1~4 h后的决定系数为0.970~0.994,均方根误差为0.612~1.358℃,平均绝对误差为0.428~0.854℃,绝对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856~1.959℃。并在不同清晰度指数KT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KT≥0.5(晴)时预测效果最好,且在其他KT下模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可以达到温室生产所需的预测精度要求,为日光温室精准高效控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再造烟叶提取液中的中性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考察SPME萃取头类型、样品体积、萃取时间等因素,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的方法,对再造烟叶提取液中的中性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确定了HS-SPME的最优参数为PDMS/DVB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2 mL、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3 min.该方法相关线性关系良好、重现性较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120%.[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可满足再造烟叶提取液中中性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