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恩诺沙星对两种鲟细胞色素P450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d,停药两天后对其肝脏组织中微粒体蛋白浓度及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 P450)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P450酶,且史氏鲟体内微粒体蛋白浓度5.029 mg/g及P450酶活性0.102 nmol/mg?min均高于小体鲟相应的4.833 mg/g和0.088 nmol/mg?min。而恩诺沙星对史氏鲟及小体鲟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给药浓度从0mg/kg到100mg/kg的增加,两种鲟体内的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且史氏鲟体内P450酶活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小体鲟,至100mg/kg给药组,两者差值仅为0.003 nmol/mg?min。上述结果对于探讨恩诺沙星在两种鲟体内的药物代谢及其与细胞色素P450酶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晁嘉  简思杰  孙薇  陈锐  丁锐  陈琛  刘祥 《西北农业学报》2023,(10):1521-1533
以荧光假单胞菌的外膜蛋白LolB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免疫学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各菌株间LolB的亲缘关系;分子克隆构建LolB蛋白的表达菌株并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SDS-PAGE切胶纯化LolB蛋白并免疫红鲫;Western blotting检测红鲫LolB血清的特异性与效价,ELISA体外模拟红鲫LolB血清与荧光假单胞菌的相互识别作用,免疫因子(ACP、AKP、LZM、IgM)与细胞吞噬作用测定,抗氧化因子(CAT、SOD、MDA、GSH-Px)、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分析及组织病理学探究LolB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LolB在假单胞菌属间同源性和亲缘性更近,LolB抗血清可能提供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原核表达纯化LolB蛋白,获得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红鲫LolB抗血清具有较好特异性,效价达1∶200;且抗血清与荧光假单胞菌在体外存在相互识别作用;免疫因子以及细胞吞噬作用均呈上升趋势,表明LolB激活红鲫的非特异性免疫。红鲫免疫LolB蛋白攻毒荧光假单胞菌后,抗氧化因子以及炎症因子呈下降趋势,表明LolB蛋白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LolB蛋白保护...  相似文献   
63.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贝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研究发现,文蛤多肽、蛋白和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如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脂质、抗衰老、降血糖活性、抗高血压和红细胞凝集活性及预防癌症、肝损伤保护作用。总结了文蛤生物活性多肽、蛋白质、酶及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文蛤活性多肽/蛋白利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其中AFB1毒性最强,污染最广,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奶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饲料后,部分黄曲霉毒素会转化为AFM1和AFM2,从而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本文比较国内外各国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的差异,汇总目前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各项检测技术,阐述近年来主要应用的薄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等检测方法,分析各类方法在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方面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旨在为更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5.
[鱼免]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俗称“米鱼”,又名敏鱼、敏子鱼、命鱼等,隶属鱼纲石首鱼科,为近底层暖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以春秋两季为主。[鱼免]肉厚、脂肪多、质地嫩、味鲜美,为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鱼免]鲞。[鱼免]鳔是上等鱼肚,俗称“鳘肚”。目前[鱼免]的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兴起,但是国内外关于[鱼免]养殖方面的系统研究资料比较少,[鱼免]鱼苗对一些生态因子耐受的研究资料基本没有。本试验研究了[鱼免]幼鱼对不同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6.
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皆在阐明氮高效水稻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4年设计了两个试验。2012年和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遗传群体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两个性状将114个株系群体分为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2014年,在前2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以筛选出的氮高效株系(L68)和氮低效株系(L2)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量对两种氮效率水稻株系产量、源库性状的影响。【结果】1)114个株系群体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吸氮量变幅为11.53~27.66 g/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666.7 m~2,随着吸氮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类型与吸氮量类型并不完全一致,高吸氮量是高产的重要基础,但产量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氮高效水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包括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均显著大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构成因子中氮高效水稻绿叶质量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但比叶重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差异较小;3)氮高效水稻单位面积库容量、单位面积颖花量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氮高效水稻单位干质量、单位叶面积和单位氮素库容量大,库容形成能力强;4)氮高效水稻单位叶面积颖花数、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氮高效水稻"流"畅,叶片光合能力强;5)综合分析表明,库容量对氮素高效吸收影响较大。提高单位氮素库容量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吸氮量和产量均明显高于氮低效水稻,叶面积系数在低氮水平下两者差异最大,其他3个指标以低、中氮差异较大。【结论】氮高效水稻源库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且这一优势在不同施氮量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67.
根据RNAi目标序列的选取原则和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登录号AY749124)产物的保守结构域所在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雌性成虫中扩增出约400bp cDNA序列,与AY749124序列同源性为99%.将目的序列亚克隆到RNAi载体L4440中,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捻转血矛线虫对应于Hc38基因的RNAi载体L4440-Hc38.  相似文献   
68.
不同氮素吸收类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以探明影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原因。结果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后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吸氮量对总吸氮量影响显著大于抽穗后吸氮量;3)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单穗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单位面积穗数无优势,单穗吸氮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位面积穗数;4)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播抽历期、全生育期较长,群体与个体吸氮强度大,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生育期;5)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植株含氮率无优势,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大是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吸氮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6)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各器官(根、茎鞘叶、穗)吸氮量均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茎鞘叶吸氮量大,抽穗后氮从茎鞘叶向穗部转移多,成熟期穗部吸氮量大,有利于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氮素累积量。表明:1)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44倍,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2)氮素高效  相似文献   
69.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70.
能量是家禽日粮的第一限制性养分,确定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是合理配制优质肉鸡饲料、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前提。优质肉鸡在我国家禽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其能量需要量对提高优质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能量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研究优质肉鸡能量需要量的相关原始文献中的数据、观点和结论进行整理和归纳,为优质肉鸡精细化饲养和日粮的精准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