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16篇 | |
综合类 | 34篇 |
农作物 | 16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28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本文从内燃机工作过程与燃烧理论出发,分析柴油磁化,改善雾化质量对柴油机在若干不同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不同节油效果。并对几种型号的磁化节油器台架试验的节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磁化节油器的节油性能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广西百色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生姜的共生情况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筛选对广西生姜有促生及防病效果的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广西百色生姜种植区采集5份生姜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定殖特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pH为4.95~6.37,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0.175%~0.327%、8.5~95.0 mg/kg、25.1~40.0 g/kg和0.51~3.61 cmol/kg。不同采样点的生姜根系均有AM真菌定殖,定殖率在3.23%~29.06%。5个采样点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13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2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及未知种属4种。优势种Rhizophagus mosseae在5个生姜采样点的土壤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密度为44~288个/20 g干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内AM真菌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新植生姜地块的AM真菌孢子密度大于连作生姜地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生姜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5.
甘蔗黑穗病菌粗毒素对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黑穗病菌(Ustiago Seitamimea Syd)的粗毒素处理三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CP65/375和桂糖12号)的岔伤组织。接种粗毒素培养后,结果表明:甘蔗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
丛枝菌根真菌与胡萝卜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胡萝卜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3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污染率最低,15 d孢子萌发率达48.88%,而污染率仅为9.98%;超声波处理能降低孢子污染率11.17%~14.53%;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孢子的萌发率,4℃低温处理10 d和15 d效果较好,其萌发率分别为70%和65%;AM真菌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5,萌发率达到48.50%,pH< 5.5或pH>8.0均抑制孢子萌发,pH 5.5和pH 8.0的萌发率分别为15.43%和16.06%。消毒孢子先于水琼脂萌发后,再挑取萌发管多,菌丝较长的孢子并将菌丝生长方向正对毛状根方向进行转接,可以提高双重培养的成功率。MSR培养基为双重培养的最优培养基。胡萝卜毛状根与AM真菌双重培养可为菌根真菌繁殖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1后备奶牛的初情期后备奶牛的初情期是指后备奶牛的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出现第一次发情。此时奶牛内部生殖系统中卵巢基本能产生卵子,能分泌雌性激素,外阴会出现不太成熟的充血、红肿,会有一定性行为的表现,会爬跨其它牛。初情期的年龄受奶牛的品种、营养、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8.
在盆栽条件下,以柑橘砧木枳(Fructus aurantii)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接种从广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探讨不同AM真菌对枳根系的侵染能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14个AM真菌菌株均能与枳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平均侵染率为36.16%,其中侵染率最高的菌株是黄雷德克囊霉(Redeckera fulvum, Rf),侵染率高达92.83%,侵染率最低的菌株是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 Gc),侵染率仅为0.23%;接种黄雷德克囊霉、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2)和副冠球囊霉这3个菌株处理的枳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柄长均高于CK,是枳的优势菌株,能促进枳的生长。 相似文献
39.
运用虚拟化教学平台技术搭建技能型人才培训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虚拟化教学平台技术搭建技能型人才培训应用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重点对虚拟化教学平台的架构、双工交互虚拟教学核心、网络布局以及平台搭建进行阐述。以服务端-客户端为基本应用单位,建立具备实时交互的教学核心系统,利用定位设备和坐标转换技术实现空间对象操控模拟环境,采用树形结构搭建扩大规模的网络化教学平台。结合技能型人才培训所需要的平台环境,主要对实时环境、容错与健壮性、可扩展与定制等指标的需求,在虚拟化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针对技能型人才培训应用系统进行模板定制,以实现其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