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3篇 | |
综合类 | 12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07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人工饲养环境下斑鳖产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鳖目前仅在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中有4只存活个体,为了拯救这一物种,中国的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开展了斑鳖联合繁育项目。在2008~2011年对斑鳖的产卵时间、产卵窝数、产卵数量和卵的重量、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雌性斑鳖在夜间产卵,有护卵行为。每年可产卵2—4窝,首次产卵在5月底或6月中旬,最晚在7月中旬结束。产卵间隔变化较大,最短的为12d,最长的达到36d,平均18.4±8.3d。每窝产卵数45~70枚,平均为60.3±7.5枚,年产卵总数在100~200枚之间,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在1~136枚之间。卯的重量在19.0-21.5g之间,平均20.1±0.7g;卵的直径在31.5~34.4mm之间,平均为32.6±0.7mm。产卵次数、窝卵数、卯重和大小都会受到运输或环境变化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提供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符合斑鳖的繁殖要求,但是管理中要注意减少运输应激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2.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过鱼效果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的项目。为了减免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采取了修建鱼道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过鱼效果,2012年9月19-26日,采用网具回捕和水声学监测结合的方法,对通过鱼道鱼类的种类、规格、数量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用三层流刺网在鱼道内共捕获到11种鱼通过鱼道上溯,包括瓦氏黄颡鱼、吻鮈、鳊鱼、蛇鮈、马口鱼、圆吻鲴、犁头鳅、铜鱼、鳜鱼、鲢、,其中数量较多的为瓦氏黄颡鱼、和圆吻鲴;水声学监测了1267min,共获得658个目标信号,平均每分钟获得0.5个目标,总体体长均值为33.50cm,95%置信区间为30.43~36.55cm。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鱼道的建成和运行,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的交流和完成生活史提供了渠道,对保护汉江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对张掖市1995~2004年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经济林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张掖市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渔业捕捞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宜宾江段的流刺网和小钩等主要作业渔具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对渔获物种类组成、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宜宾江段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3目10科29属,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圆口铜鱼、瓦氏黄颡鱼、异鳔鳅鮀、宜昌鳅鮀和蛇鮈为该江段的优势种.采集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2.4%,其中一半以上的特有鱼类为偶见种.宜宾江段渔业捕捞规格普遍偏小,大部分捕捞个体体质量在100g以下,体长在150mm以下.该江段流刺网和小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仅为每船1~2kg/d.宜宾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特有鱼类变为偶见种,渔业捕捞渔获量偏低,捕捞规格偏小,建议采取休鱼等措施,促进物种和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5.
探讨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干流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在莲花洲港共设置15个采样点,于2019年8-9月(丰水期)、2019年10-11月(平水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枯水期)开展底栖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监测,分析其种类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时空分布,并探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莲花洲港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21属(种),占总种类数的52.5%,软体动物10属(种),占25.0%,寡毛类6属(种),占15.0%,多毛类3属(种),占7.5%。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6.35个/m2,平均生物量为0.60 g/m2。不同水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尖叶大狐钩虾(Grandifoxus culpis)、齿吻沙蚕(Nephtys sp.)、围沙蚕(Perinereis sp.)分别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优势度(0.15、0.13、0.30)最大的优势种。基于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差异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各水期无差异,改良区1和改良... 相似文献
106.
基于mtDNA序列分析青鱼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长江中游监利四大家鱼原种场、石首四大家鱼原种场、长沙四大家鱼原种场、监利江段野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鄱阳湖野生青鱼5个群体共160尾青鱼的mt DNA控制区982 bp片段的变异。结果显示:该片段的变异位点有80个,其中64个为简约信息位点,16个为单一突变位点。160个样本中共检测出5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50,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2 42。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率为3.30%,群体内的变异率为96.70%,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遗传变异系数FST=0.032 92,显示青鱼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Tajima's D=-0.531 82(P0.1),Fu's Fs=0.132 48(P0.1),长江中游青鱼可能没有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透水框架的集鱼效果,分别于2014年5-6月和2015年5-6月,采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和双频识别声纳(DIDSON)ARIS EXPORER 1800两种水声学设备,分别对荆江瓦口子水道的金城洲和太平口水道的腊林洲透水框架水域的鱼类分布情况进行了水声学监测,并对工程江段的鱼类进行了刺网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刺网捕获鱼类17种共204尾,其中数量和重量最多的都是鳊鱼,分别占64.71%和39.62%。渔获物体长范围是10~80 cm,平均体长是(26.90±8.82)cm;EY60监测到腊林洲工程区鱼的数目是金城洲工程区的1.92倍,DIDSON监测腊林洲工程区鱼的数目是金城洲工程区的2.36倍;EY60监测到金城洲鱼类体长集中在5~10 cm,占55.24%,腊林洲鱼类体长集中在30~50 cm,占45.38%。结果表明,透水框架群对于鱼类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沙地衬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衬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其土壤水分剖面变化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得出沙地衬膜能显著起到节水保墒作用,且随衬膜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作物牛长初期,村膜沙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差异上不明显,这是由于幼苗阶段、小麦植株矮小,植物蒸腾耗水员较小的缘故;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小麦地上部分牛长旺盛,根系庞大,蒸腾耗水最大,从而造成土壤含水最上层高于下层。衬膜沙地因土层变浅,限制了土壤的储水深度,因此,在衬膜沙地栽培作物时,需要通过农田水分调控技术来实现水源的合理利用,其技术原则是:a少量多灌,并严格按照小麦各牛育期需水量的多少决定灌溉量;b应以当地资源条件和农m水分状况为依据,建众适宜的作物种植方式、耕作体系和轮作制度;c通过培肥地力调节农田水分关系.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和水分利用率.以调节土壤的持久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9.
110.
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刊从2002年11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推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张兴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俊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张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沈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亟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但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桂教授的主要观点是:四大家鱼和许多长江特有鱼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哺育的,其养育和保护必将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完整。因此,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措施。本期推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教授的文章“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其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恢复鱼类资源的普遍方法,为弥补长江渔业资源再生量的不足,建议建立更多的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流域大型水利工程、人工增殖放流等对渔业资源和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效果评价,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 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