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6篇
  27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略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陕西农业科学》2005,(4):115-116122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公害”;环境污染不仅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侵权问题也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在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主要法律依据的基础上针对其所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完善。1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我国现行《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02.
分子标记及在核心种质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种类,并从3个方面介绍分子标记在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3.
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豫西某羊场单纯性流产羊的胎儿与羊水中分离到一株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试验动物,证实为致病菌。通过对该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特性等进一步检测,证明该分离菌为羊链球菌。同时对该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敏,而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生防功能、评估卵寄生蜂在田间寄生动态并探讨对不同景观结构的响应,本文采用对比盆栽稻株叶片载卵、离体新鲜稻叶载卵和滤纸卵卡比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差异;利用盆栽稻株叶片载卵调查卵寄生蜂在稻田中的寄生率季节动态变化;在5月初、7月初和9月初分别调查了在不同景观样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对不同空间尺度下(0.2,0.5,1.0,1.5,2.0 km)景观变量与卵寄生率进行模型分析,评估不同景观变量对卵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诱集方法差异显著,盆栽稻株叶片载二化螟卵被寄生的比率最高,其次为离体新鲜稻叶,滤纸卵卡效果最差。田间寄生动态调查表明,早稻卵被寄生比率偏低,中稻寄生率较高,在7月中旬二化螟卵被寄生率达到高峰(66.7%),8月下旬以后,晚稻寄生率逐步下降。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结构变量与卵寄生率分析表明,1.5 km尺度下的林地与二化螟卵寄生蜂有着密切关系。低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降低;而在高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增加。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南方的小规模稻田景观,林地比例与二化螟卵寄生率有关,但相关效应并非单一地增加或减少的线性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并为综合利用二化螟卵寄生蜂控害功能,发展二化螟生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种衣剂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种衣剂的概念、类型、组成、特性和机理,分析了种衣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种衣剂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东莞市耕地环境质量的压力-状态-响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耕地环境质量评价框架及其指标体系。以东莞市为研究样区,采集182个耕地土壤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合东莞统计年鉴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对东莞市耕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28.2%的耕地处于良好和较好水平,主要分布在北部河网平原区,该区作为供水工程水源地,环境受到严格保护;56.1%的耕地处于警戒水平,处于较差水平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5.7%,没有耕地处于极差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和工业"三废"排放压力、耕地自然性状及其耕作管理状态、农药化肥过量施用等不合理的农户响应措施。压力、状态、响应指数协调度较低的乡镇有南城、望牛墩、沙田、长安,其耕地环境质量不稳定,是耕地环境质量管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8.
广西芒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了解当前广西芒果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网络平台、会议交流、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并统计分析,以期为芒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广西芒果产区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占70.83%;种植品种主要包括‘台农’、‘桂7’、‘金煌’、‘热农1号’、‘贵妃’、‘桂10’和‘金兴’等,且71.58%的果园同时种有2个或2个以上品种。总体上芒果病害的发生为害程度较虫害严重,以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最为严重。芒果病虫害使用最普遍的防治方法为施用化学药剂,且98.95%的种植户单次用药选择2种或2种以上混配使用,其中单次选用2~3种药剂混配的占55.32%。对于选择药剂的方式,不同种植年限的种植户不同,总体上,44.34%的种植户依靠自己经验或邻居介绍,36.79%依靠农药店推荐,18.87%按农技人员指导用药。药剂成本的投入在200~1000元/667 m 2不等,但是药剂投入与产量并没有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天水冬小麦气候条件与生产潜力开发程度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水的渭北、河谷和关山区农业自然条件光温水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冬小麦实际和试验产量资料,对天水三个气候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开始出现剧烈的增暖,增暖后时段(1991~2006年)的平均值比增暖前(1969~1990年)均高0.8℃~0.9℃;降水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其中,渭北区减少幅度较大;冬小麦在渭北区、河谷区和关山区生产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都较高,排序为渭北区>河谷区>关山区,长远看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以渭北、河谷区域表现突出;天水及各气候区潜力开发程度、潜力适宜开发程度和潜力可开发程度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大多数距平年际变化幅度,分别在-10%~10%、-15%~15%、-3%~3%之间波动;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程度、适宜开发程度和可开发程度的年际变化影响十分明显,降水量的不足仍是限制冬小麦潜力适度开发的主要因子;提出了区域生产潜力适度开发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的定义、本质、目的、目标及任务应当重新界定.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效率较低,推广人员热情不高等主要问题.构建科学、适用的当代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体构架,即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程序构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应当遵循的原则,创新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并做好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