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了解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土壤化学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于冬小麦季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旋耕和深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添加不同外源微生物菌剂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下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小麦季不同生育期对这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旋耕方式下,施用(沼液+根际促生菌)和EM菌分别对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效果最明显;深耕方式下,施用(沼液 根际促生菌)和沼液分别对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效果最好;2种耕作方式下施用根际促生菌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值,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土壤速效钾在小麦季收获期根区较非根区含量分别增加了44.31%(旋耕)和32.61%(深耕)。2种耕作方式下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非根区,且添加EM菌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52.
胶质芽孢杆菌菌剂对四种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质芽孢杆菌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黄瓜、番茄、茄子及辣椒4种蔬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剂处理的黄瓜、番茄、茄子和辣椒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依次是对照的1.10、1.10、1.07、1.07倍;处理组幼苗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3.76%、32.82%、1.50%和15.70%;处理组幼苗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6.36%、-12.82%、3.13%、16.67%,G值、根冠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胶质芽孢杆菌菌剂能够提高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但对蔬菜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因蔬菜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53.
紫玉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紫玉兰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种类的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紫玉兰组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培育出了紫玉兰组培苗.适宜紫玉兰增殖的培养基为:MS+NAA 0.1 mg/L+BA 1 mg/L;采用二步生根法,将继代无菌苗接入MS+NAA 2 mg/L+BA 0.1 mg/L培养基暗培养20 d后,转入不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15 d左右可出根.  相似文献   
54.
我们通过室内药效测定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生物农药腐必清和11371确属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能促进病疤愈合的较好药剂。在海城市和台安县两地防治杨树水泡溃疡病,防治效果显著。上述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溃疡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5.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概述了当前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其现状,介绍了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范围。同时指出在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方法与生物修复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6.
动物过腹对黄顶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顶菊种子动物传播的可能性,利用添加黄顶菊种子的饲料饲喂牛、羊、驴、兔和鸡等动物,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过腹后的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能力。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经上述5种动物取食后,粪便中均有完整种子存在,5种动物取食种子后排空时间分别为4d、6d、5d2、d和1d,且粪便中种子量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黄顶菊种子经5种动物过腹后(第1天收集)的发芽率分别为25.3%、31.3%、19.3%、10%和11.7%。说明5种动物均具有传播黄顶菊种子的可能性,黄顶菊发生区动物的长途贩运是黄顶菊人为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昆虫围食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的特有构造,具有多种重要功能.近几年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从围食膜的形成机制,围食膜的组成及特性,新的围食膜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围食膜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Ⅰ型围食膜昆虫的围食膜在胚胎期即存在;Ⅱ型围食膜是由前胃的特化的囊泡分泌产生的,分泌物先分泌到中肠微绒毛膜表面,最终形成围食膜.根据围食膜蛋白分离的难易程度,将蛋白分为四类,第三类蛋白是一类在强的变性剂作用下才能从围食膜中分离的成分,统称为围食膜因子(Peritrophin);目前已鉴定的有peritrophin-44, peritrophin-48, peritrophin-95, peritrophin-15, Ag-per1, IIM(Invertebrate intestinal mucin),其中一些已经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功能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围食膜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8.
测定了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 sp. HBgy13菌株对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冬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萝卜褐腐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4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理化特性及滤液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200 r/min,28℃,96 h发酵后,抑菌活性达到最大,抑菌圈分别达到2.28 cm和2.74 cm;发酵液经50℃处理10 min后,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抑制活性分别下降34.2%、43.7%,经80 ℃处理10 min后,对这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不耐高温;发酵液经紫外线处理30 min后抑菌活性完全消失;发酵液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强.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原液的33.0%和33.2%.  相似文献   
59.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决农林类教学中鳞翅目昆虫标本需求量大、易损坏及分类特征不易观察等问题,降低采集费用,摸索出一套适合鳞翅目成虫翅脉标本永久保存的塑封标本制作方法.具体为左右翅分别处理,右翅在去掉翅面鳞片基础上增加了染色、脱水等步骤;左翅保持自然状态,以标本所在科模式脉相为对照,经合理摆放,塑封压制成永久标本.该类标本具有翅脉清晰、观察容易、不易损坏等优点,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满足了教学需要,适应于目前高循环、快节奏的教学现状,解决了标本重复、高效利用问题,实现了标本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