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170篇
  132篇
综合类   1356篇
农作物   211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614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钱枫林  曹灿  浦徐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35-19536,19539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少,服务效率低,导致农村大量资金透过现有的商业金融组织流向了城市,不利于农村的再生产,也使农村资金极度缺乏,农民贷款困难,高利贷等活动盛行。针对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帕加诺模型(Pagano),对1983到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趋势、农村生产总值、农村金融规模及农村金融效率3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经济产出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即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农村金融效率则与农村经济增长负相关。我国农村发展还处在以金融规模量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但是在金融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率却在逐年下降。农村金融效率低制约了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得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行。对此,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出了2种解决思路,并借鉴日韩经验,指出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应进行"组织创新",将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形成农村合作组织,降低交易成本,外生性转变为内生性的金融支持。让农村金融市场更加市场化,将使农村金融效率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2.
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21号为材料,采用大面积生产上常见的3种移栽种植和2种直播种植方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用工、农资和农机成本,探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都能取得高产,平均产量达到3 282.30 kg/hm2,变幅为2 899.50~3 642.00kg/hm2,虽然移栽种植的产量水平和总产值分别高于直播种植429.25和2 189.18元/hm2,但直播种植的生产成本低于移栽种植2 098.81元/hm2,经济效益基本持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油菜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60%以上,其中收获用工成本又占人工成本的50%左右。因此,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应用直播种植、机械收获,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3.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而远洋鱿鱼钓产业方兴未艾的局面,在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鱿鱼钓船在国外的作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主要作业渔场(阿根廷外海渔场和北太平洋鱿鱼渔场)的生产情况,这对从事相关产业单位的决策及鱿鱼钓渔船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4.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现状,提出鲜活渔船的改装设计方案,通过收集实船资料,进行了论证分析和稳性等性能计算,计算结果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证明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5.
以长汀县河田镇红壤侵蚀区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孔隙结构、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的施用显著改善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状况,但与封禁生态恢复模式相比,其改善的作用较为有限。未治理模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62.89%,随着生态经济恢复模式的实施,土壤微团聚体逐渐向>5.00 mm和5.00~2.00 mm的大团聚体转变;不同生态经济模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为杨梅模式>板栗模式>封禁生态恢复模式>林下套种油茶模式>油茶模式>未治理模式,施用年限较短的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表明其实施的年限也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5.00 mm和5.00~2.00 mm的较大径级的团聚体中,同时随着土壤团聚体径级的减少,其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6.
‘宁运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亲本M00-2-14-6-25-3-10-4与B00-6-10-3-9-19-8-11进行杂交配制,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筛选获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黄瓜新品种组合,于2012年获得了品种权.该品种可以进行爬地栽培,免除搭架,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品种,文章在多年制种实践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其配套的网室人工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7.
天宝岩不同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及水文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长苞铁杉林幼苗天然更新困难的内在机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9~34 mm,枯落物蓄积量为10.22~24.98 t·hm~(-2),枯落物蓄积量以长苞铁杉和猴头杜鹃为建群种的类型Ⅰ最大;(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49.94%~223.47%,最大持水量为11.91~34.42 t·hm~(-2),最大拦蓄量为15.32~48.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8.38~18.43 t·hm~(-2);(3)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浸泡6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明显减缓;(4)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R20.96),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9).  相似文献   
12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以及田间抽样系统调查的方法,对福寿螺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发生分布及其在稻田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2015年福寿螺已分布在江西省的34个县市区,发生总面积为55 586 hm~2;田间抽样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田中福寿螺在6月中旬出现成螺高峰期,在7月上旬出现产卵高峰期,1代幼螺高峰期出现在7月上中旬;在中稻田中,福寿螺成螺和幼螺高峰均出现在8月中下旬,产卵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双季晚稻田福寿螺成螺和幼螺在10月上中旬达高峰,产卵高峰期出现在10月中下旬。长期浅水灌溉处理稻田的福寿螺消长规律与干湿交替处理的相似,其成螺、幼螺和卵块密度与干湿交替处理稻田的无明显差异,表明干湿交替处理稻田对福寿螺种群增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9.
采用单因素法对比乙醇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以及组合工艺提取类黄酮素的效果,优化其工艺参数。然后,再将提取残渣分别进行碱化、醇化预处理,进行柠檬酸和季铵盐接枝改性,以Cu~(2+)和F~-作为模型离子,进行静态吸附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三元组合工艺类黄酮素提取率在同等其他条件下比二元法提高了13.9%。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如下:70%(V/V)乙醇溶液(浸提比1∶10)浸泡下,依次于40 kHz 200 W超声振荡9 min、400 W微波加热8 min、80℃加热回流3 h,可获得3.17mg/g提取率。25℃柠檬酸残渣改性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G=G_0c/(A+c),G_0=0.99 mg/g,A=5.95mg/g。季铵盐残渣改性吸附剂对F~-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G=ac~b,a=0.006 6,b=3.55。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阳离子的吸附饱和时间为10 min,阴离子的吸附饱和时间为5 min。这表明从胡柚皮中提取类黄酮素后,其残渣经化学改性后成为离子吸附剂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0.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以不施用腐植酸(A0)及化肥常规用量(B1)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减量[常规用量减量20%(B2)]配施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粒状腐植酸有机肥(A1)、粉状腐植酸有机肥(A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A1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穗数,A2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结实率,从而2个处理较A0处理增加产量;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均可明显降低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粒率,A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其中,食味评分较A0处理提高3.40%,但A2处理降低蛋白质含量。B2处理总体上可明显降低水稻穗数、穗粒数,降低产量,同时明显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A1B1处理可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增加糙米率。A2B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外观品质,A2B1处理明显增加稻米食味评分。综上,A1B1处理产量最高,A2B1处理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