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79篇
  32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81.
宫血音指用超声多普勒仪探测获得的母牛子宫动脉血流音(主要是子宫中动脉血流音)。宫血音的强度随妊娠月份的增长而增加。据我们多年来用超声多普勒法诊断各种动物(牛、马、羊、猪、狗、兔、黑熊、猞猁、海狸鼠)的妊娠情况时发现,把宫血音  相似文献   
682.
本试验对不同屠宰重量PIC商品育肥猪的产肉性能指标,如屠宰率、瘦肉率、腿臀比例、分割肉出品率等进行了测定,按猪的屠宰重量分成5个区间段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重PIC商品育肥猪的产肉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当屠宰重量在90~110kg区间时,其屠宰率、瘦肉率、腿臀比例、四块分割肉出品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72.39%、60.22%、32.59%、40.42%,都显著高于其他屠宰重量段,同时,肥膘出品率平均值为15.04%,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是最适宜的屠宰重量区间,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3.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is)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疾病总称.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菌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多种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相似文献   
684.
为了研究葛根素(puerarin)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索其在成脂分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试验在脂肪形成过程中将0、10、50 μmol/L葛根素加入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分别通过油红O染色法及甘油三酯酶法检测葛根素对3T3-L1脂肪细胞的脂滴积累、甘油三酯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及Akt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0 μmol/L葛根素极显著增加了成熟脂肪细胞中脂滴和甘油三酯(TG)的积聚,极显著促进了脂肪形成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的刺激可增强Akt信号通路Ser47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表明葛根素对成脂分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实现的。综上所述,葛根素能够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kt信号通路Ser47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有关。本试验结果可为研究胰岛素的效应机制提供新见解,为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5.
以采自甘肃天祝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缓解NaCl盐胁迫对老芒麦幼苗伤害的能力。结果表明,NaCl单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各形态指标和叶绿素SPAD值均下降,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株高降低明显。无盐胁迫下,≥20mg·L~(-1)6-BA处理对老芒麦促生效果明显,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分别增加了98.1%和5.7倍,丙二醛(MDA)在1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降低了64.9%。NaCl胁迫下,6-BA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伤害,以较高浓度6-BA(≥10mg·L~(-1))缓解效果显著(P0.05),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 mg·L~(-1) 6-BA处理的植株,叶绿素SPAD值较仅NaCl胁迫处理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mg·L~(-1) 6-BA处理,其含量较无6-BA处理增加了1.7倍。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发现,20mg·L~(-1) 6-BA处理缓解盐胁迫造成植株受伤害的效果理想,而不同浓度6-BA处理下,100mmol·L~(-1) NaCl胁迫对植株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686.
以2015年采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NaCl盐胁迫下激动素对老芒麦幼苗端粒酶活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待幼苗生长至第3片叶抽出并刚展开时,对老芒麦幼苗进行不同浓度(0、50、100、150、200mmol·L~(-1))的NaCl盐胁迫处理168h,随后用不同浓度(0、5、10、20、30mg·L~(-1))的激动素叶面喷施处理240h并测定幼苗的端粒酶活性以及生理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端粒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mmol·L~(-1)的NaCl处理下,端粒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处理浓度大于50mmol·L~(-1)时,随着盐胁迫的进一步增强,端粒酶活性逐步减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可溶性糖在250mmol·L~(-1)盐浓度下增加量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01.5%。0mmol·L~(-1)盐胁迫下经10mg·L~(-1)的激动素处理后,MDA含量下降64.9%。较高浓度激动素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显著(P0.05),250mmol·L~(-1)盐胁迫下经20mg·L~(-1)激动素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mmol·L~(-1)盐胁迫下经20mg·L~(-1)激动素处理,其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65.6%。结果表明外源激动素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适宜浓度的盐胁迫诱导了细胞端粒酶活性,高浓度盐胁迫可能造成了老芒麦细胞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端粒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87.
以2015年采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NaCl盐胁迫下激动素对老芒麦幼苗端粒酶活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老芒麦人工草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营养液砂培法,待幼苗生长至第3片叶抽出并刚展开时,对老芒麦幼苗进行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mol·L-1)的NaCl盐胁迫处理168 h,随后用不同浓度(0、5、10、20、30 mg·L-1)的激动素叶面喷施处理240 h并测定幼苗的端粒酶活性以及生理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端粒酶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1的NaCl处理下,端粒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处理浓度大于50 mmol·L-1时,随着盐胁迫的进一步增强,端粒酶活性逐步减小,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可溶性糖在250 mmol·L-1盐浓度下增加量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01.5%。0 mmol·L-1盐胁迫下经10 mg·L-1 的激动素处理后,MDA含量下降64.9%。较高浓度激动素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显著(P<0.05),250 mmol·L-1盐胁迫下经20 mg·L-1激动素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经20 mg·L-1激动素处理,其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65.6%。结果表明外源激动素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适宜浓度的盐胁迫诱导了细胞端粒酶活性,高浓度盐胁迫可能造成了老芒麦细胞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端粒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88.
为了构建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A(Cc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制备安全有效气肿疽核酸疫苗的可行性,试验根据NCBI上气肿疽CctA基因序列,通过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于基因扩增,将PCR扩增的CctA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9-T-CctA,对测序正确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后亚克隆至pVAX-1真核表达载体,并对构建的pVAX1-CctA真核表达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CctA基因目的片段,并获得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重组质粒pMD19-T-CctA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CctA。说明试验成功构建了气肿疽Cc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89.
为了探明宁夏玉米高产群体特征以及限制高产的因子。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密度为121215株/hm~2和110205株/hm~2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关键生育时期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吐丝前后达到最大值;光合有效辐射量沿冠层垂直向下呈大幅下降,以120~180 cm处(棒三叶位置)透光率的变化最为明显;整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形曲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最大;2种不同高产挖潜模式均可获得高产;但‘先玉335’挖潜模式群体结构更为理想,后期氮肥供应不足是产量限制因子。因此认为,‘先玉335’在原密度下,后期通过增施N肥,来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是宁夏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90.
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玉米种子脱粒过程中籽粒损伤严重的问题,根据鸡喙优良的切入籽粒间隙无损伤离散大片籽粒的能力,以及裸手差速低损伤脱粒的特性,设计了新型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主要包括离散辊、脱粒辊、差速辊等。并对仿生脱粒机与TY-4.5型玉米脱粒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对郑单958玉米果穗,仿生脱粒机未脱净率为0.30%,破损率为0.31%,且玉米芯完整无破损;TY-4.5型脱粒机未脱净率为0.29%,破损率为0.90%,玉米芯破损严重。对先玉335玉米果穗,仿生脱粒机未脱净率为0.05%,破损率为0.35%,玉米芯完整无破损;TY-4.5型脱粒机未脱净率为0.09%,破损率为0.95%,玉米芯破损严重。在两机未脱净率相近情况下,玉米仿生脱粒机籽粒破损率较TY-4.5型脱粒机明显偏低,玉米芯无破损,含杂少,可用于种子玉米果穗脱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