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不同入水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灌水期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9号在65%、60%、50%、45%这4个不同叶龄期(已出叶数/主茎点叶数×100%)灌头水对植株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与50%叶龄期灌头水时植株的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青贮玉米抽雄后50%叶龄期入头水处理下植株单株干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50%入头水时植株宽窄行上中下透光率表现良好,作物冠层布局合理,而45%叶龄期入头水时灌水较早,植株茎秆较细,倒伏率、倒折率较高,不利于产量形成,50%叶龄期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分别比45%、60%和65%叶龄期处理高14.03%、14.44%和11.99%。因此,在50%叶龄期灌头水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2.
黄海海州湾小黄鱼幼鱼的食性及其随体长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2008年7月和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体长20~110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体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桡足类、糠虾类和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个数百分比为99.50%。优势饵料有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小黄鱼幼鱼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增长都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加,食物中虾类和鱼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桡足类和糠虾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80mm后有明显的增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在体长达到80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可以认为,小黄鱼幼鱼食性的转变与其体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鄂干椒101’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干用朝天椒新品种。该品种高辣、香味足、耐卤制,适合湖北高山加工辣椒栽培。通过从选地、播期、育苗、大田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多个环节对该品种高山栽培关键技术进行规程化概述,旨为‘鄂干椒101’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农业经营主体不同必然导致耕地生产效率的差异。针对关中地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分别测算粮食、蔬菜、水果的耕地生产效率,分析技术缺口比率,并将生产无效率分解为技术水平差距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耕地生产效率在群组前沿下的耕地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共同前沿下的耕地生产效率;种植蔬菜和水果的耕地生产效率高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生产效率;各经营主体耕地生产无效率无效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差距无效率。进而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有针对性的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耕地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能否提高农户感受效用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关键问题,以农户的感受效用为切入点,对关中地区284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比例效用理论对农户的感受效用变化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感受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相对农地流转前提高1.45倍,感受型变量对于感受效用的边际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家庭支出、家庭关系、工作稳定性、恩格尔系数、人际关系、报酬公平性、闲暇时间、就业地点、劳动时间。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家庭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6.
对山西省关帝山暴马丁香种质资源及其优良单株进行调查,了解了暴马丁香的形态特征、分布特征和优良单株的生长情况等。提出原地保存、植物园保存、建立种质资源圃等暴马丁香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并对其研究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今后暴马丁香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黄花棘豆时,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就会对两种牧草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更为明显。同时通过细菌16S rDNA测序对黄花棘豆根系土和非根系土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部分分类单元,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比例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根系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根系土。以上结果相结合表明黄花棘豆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改变其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对其自身的影响,并抑制其他共生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更好地寻找黄花棘豆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充分利用紫苏叶资源,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紫苏叶总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水浴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紫苏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40%乙醇超声提取40min,然后70℃水浴浸提1h。[结论]优化的提取方法效率高,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4.03%。  相似文献   
60.
郭斌 《农业工程》2012,2(2):96-100
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与工业加工型企业相比,农业种植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有所差异。该文以信阳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探讨农业种植型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表明:在农业企业内部对土地资源实施“再承包”的“公司+农户”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并高效利用各种必要的生产要素,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确保企业获取规模化收益,稳固“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