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彦广  周爱国  郑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34-2135,2213
选取合山市2002~2010年降水观测样本共442个,对合山市酸雨时空分布差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合山市2004~2008年期间酸雨污染较严重,其间表现出了明显时空分布差异规律,时间分布上春冬季明显比夏秋季严重,空间上郊区明显高于城区;合山市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近些年来,随着合山市及其周边城市防污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酸雨出现率明显降低,甚至已经监测不到酸雨。由此可见,治理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防污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如皋市长江镇种粮大户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机插水稻的产量水平却不高。剖析了长江镇种粮大户机插水稻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种粮大户机插水稻的增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黄瓜与甜瓜的性别决定基因克隆、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以及次级群体,精细定位与水稻粒长相关的QTL,发掘野生稻中影响粒长的新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遗传材料和基因资源。【方法】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野生稻实验室已构建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到一个与粒长相关的QTL——qGL12。在此基础上,选择粒长与受体亲本9311差异显著,且携带qGL12片段的置换系CSSL141与9311回交构建次级分离群体,设计区间内分子标记引物,筛选交换单株,结合粒型表型分析与基因型鉴定,对qGL12进行精细定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颖壳细胞,观察细胞的长宽变化,对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基因注释以及测序分析,预测候选基因。【结果】根据整套置换系多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qGL12初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28621附近;选取携带qGL12的置换系CSSL141作为精细定位的亲本,CSSL141携带4个野生稻导入片段,在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中,CSSL141粒长、粒宽、粒重均明显高于9311;利用构建的CSSL141/9311 F2群体将qGL12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5479与RM28621之间,影响粒长、粒宽以及粒重,对粒长的贡献率最高,为44.61%。在定位区间内设计了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目标区间基因型杂合的植株种植F3,通过筛选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的基因型与表型,将qGL12定位于RM5479与RM28586之间50 kb区间内,为进一步缩短定位区间,在此区间内设计了4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交换单株种植下一代,筛选后得到20株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基因型与籽粒表型,最终将qGL12定位到第12染色体15.69 kb区间,该区间内有3个候选基因,其中Os12g39650编码一种微管蛋白,Os12g39660编码一种质膜钙转运ATP酶,Os12g39670尚未有明确功能,通过测序分析发现,Os12g39650、Os12g39660在编码区内存在变异;对亲本以及后代交换单株的颖壳细胞进行电镜扫描,发现9311颖壳细胞的长度与宽度均比CSSL141小,CSSL141/9311 F4代群体中,目标区间为野生稻基因型的交换单株颖壳细胞的长度与宽度均比目标区间为9311基因型的交换单株大,表明qGL12通过调控颖壳细胞的大小影响水稻粒长。【结论】利用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将野生稻粒长QTL——qGL12定位于第12染色体15.69 kb区间内,通过调控水稻颖壳细胞的大小影响粒长。该区间内有3个基因。来自野生稻的Os12g39650与Os12g39660与栽培稻等位基因相比,存在自然变异,确定为qGL12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珍珠苦瓜新品种‘美玉二号’是以雌性较强的中早熟自交系CP92-7为母本,中迟熟优质油瓜自交系M1107-B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雌花节位18.6~18.9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20.2~20.8节。瓜呈长圆锥形,果实浅绿色,油亮有光泽,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6.7~28.5 cm,横径6.38~6.53 cm,肉厚1.13~1.16 cm。单瓜质量397.7~427.5 g,单株产量1.66~1.89 kg,一般栽培产量约5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有棱丝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棱丝瓜品种雅绿二号春植进行6种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1 110株/667 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产值最高,栽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 分析了7个苦瓜亲本及其21个F1代在春、秋两个栽培 季节8个经济性状的数据, 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 单株前期产量(单株前产) 、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和果形指数等6 个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 加性方差的比率分别为45.2%、70.7%、89.4%、38.1%、41.2%和22.0% , 均达极显著水平; 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则以加性×环境效应占优势(加性×环境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4.5%和38.1% ) 。除单株结果数外, 其余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单株结果数的互作狭义和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 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越瓜,在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又称白瓜,属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蔓生植物,是广东夏秋渡淡主要蔬菜之一.近年来,广东白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受华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因素制约,白瓜采种时常出现种瓜腐烂现象,严重影响留种效益,为此,进行了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将采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施基肥时间在每年的10~12月。结合全园深翻,在树冠外围挖长1m、宽0.6m、深0.5m的条状沟,沟底压埋园内杂草、落叶、枯枝,撒石灰1~2kg,然后将禽畜粪10kg、磷肥1kg与表土拌匀施入沟内。  相似文献   
20.
骠马(Puma super)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明 《杂草学报》1991,5(3):3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