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50篇
  50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指导新农村住房建设,对雅安7县1区农民住房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包括住房面积、结构、形式、材料、层数、设计的方式、住房成本、现有住房满意度等,分析了当地农村住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住房之路,即向着节约节能、设计合理、住房美观、功能明确、安全舒适、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型住房方向发展。提倡和谐住房,住房与环境、人与住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2.
郑伟 《中国种业》2014,(9):70-70
合农6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研究所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结荚为主,顶荚丰富,三、四粒荚多,高产稳产,丰产性突出;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脂肪含量高,属高油品种;接种鉴定抗大豆灰斑病;熟期适中,属中早熟品种;适应性广,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面积种植和第四积温带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3.
为了人工制备卡那霉素完全抗原。将卡那霉素标准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利用两种不同的偶联方法:碳二亚胺法(EDC)和戊二醛法(GDA),分别制备出KAN-BSA(作为免疫原),KAN-GDA-OVA(作为包被原)。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和动物免疫试验等,鉴定了完全抗原偶联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卡那霉素完全抗原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且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2.56×104,其中一号小鼠的IC50值为22.28 ng/mL,说明完全抗原免疫原性良好,抗原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展示了典型涉农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分析了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从政策机制、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及学生7个层面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提升双创水平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5.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与低产和中产类型双季稻相比,高产类型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产量及日均产量显著高于低产类型。(2)高产类型与低产及中产类型双季稻的分蘖增长率、分蘖下降率及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但成穗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分蘖呈稳增缓降的发展态势。(3)早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及各生育时期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干物质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产类型显著高于低产类型;晚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及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高产类型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但与中产类型差异不显著;各产量类型品种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4)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双季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群体叶面积(LAI)和单茎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率则呈降低趋势,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粒叶比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早稻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差异显著,而晚稻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每穗粒数较多、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高产类型早稻品种生育期为105-110 d,日产量75-78 kg·hm-2·d-1,每穗粒数125-140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约115 d,日产量77-81 kg·hm-2·d-1,每穗粒数140-160粒,千粒重24-28 g。  相似文献   
186.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EC50值在0.009~0.07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 ±0.012)μg/mL;98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0.025 ±0.012)μg/m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 μg/mL之间,后者是前者的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7.
本研究从混播牧草相对生长效率和种间竞争动态的角度出发,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混播方式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牧草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以期明确无芒雀麦+红豆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和混播优势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密度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混播大于单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表现出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异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_g)和红豆草相对密度(RD_l)均高于同行混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下红豆草RD_l和相对产量(RY)均较高;同行混播和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的相对产量总和(RYT)。无芒雀麦叶片的初始荧光效率(F_o)和最大荧光(F_m)均为异行混播高于单播,叶片PSⅡ潜在活性(F_v/F_o)则是单播高于同行混播;在不同混播方式下两种牧草叶片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_o)值相差较小;行距30cm异行混播、行距45cm异行混播下两种牧草均具有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因此,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群体光合效率和豆科牧草种间竞争力,形成了组分结构稳定、生产性能较高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8.
不同海拔来源过路黄的生长发育及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不同海拔来源的过路黄在华中低海拔地区的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结果显示,随着海拔来源的升高,过路黄植株的主蔓和节间长度减小,叶片寿命延长,花期推迟,冬季鲜叶比例升高。冰雪封盖25 d后,高海拔来源植株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低海拔来源植株,丙二醛含量低于低海拔来源植株。在低温(-0.5℃)持续过程中,低海拔植株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速度快于高海拔植株。海拔1852、1388和851 m引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在华中地区具有较大的园林应用前景,且具有引种北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9.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红壤低山丘陵区因立地条件较差,存在着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林.选择经补植阔叶树改造后的低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自然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低效马尾松林地作对照,研究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且上层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下层,各改造模式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模式最多.(2)在0~20 cm土层,改造后的林分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20~40 cm土层,不同酶的活性在不同林分中表现不同.(3)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为极显著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蔗糖酶活性是影响微生物总量的第一位因子.(4)全磷含量是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速效P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第一位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0.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