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42篇
  65篇
综合类   355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现有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行距固定,难以实现按需调整以适应各类行距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该机构主要由梳齿滚筒、梳齿杆、梳齿杆安装座及传动轴等组成。相邻两梳齿杆的间隙小于玉米果穗大端的直径且大于玉米茎秆的直径,利用冲力将玉米果穗强制摘下。初步试验表明,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能够可靠地完成玉米摘穗作业。在玉米籽粒含水率为35.5%,玉米梳齿摘穗单体机构转速为110~170 r/min时,工作状况较好,籽粒破碎率的范围为0.14%~0.48%,落地籽粒损失率范围为0.03%~0.1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10 r/min,梳齿杆圆弧半径为240 mm,梳齿传动轴位于果穗大端下方100 mm时工作情况较好,籽粒破碎率为0.09%,落地籽粒损失率为0.04%,果穗损失率为1.96%。  相似文献   
22.
圆盘挖掘式甜菜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缓解中国甜菜收获装备短缺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适合国内甜菜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圆盘挖掘式甜菜联合收获机,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配置及主要部件的结构。该机主要由传动系统、对行装置、挖掘装置、输送分离装置、升运装置等组成。其中,液压控制系统提高了机械的操控性及自动化程度;对行装置减少了甜菜的漏挖,实现了自动对行收获;圆盘式挖掘部件参数的优化设计有效减少了工作阻力,输送分离装置和升运装置中的杆式输送链减少了甜菜的输送损失和含杂。田间试验表明,收获机甜菜收获损失率不大于3.42%,粘土率不大于1.18%,损伤率不大于1.82%,折断率不大于1.6%,含杂率不大于4.86%,符合甜菜收获要求。该研究可为甜菜收获机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基于高速摄像的玉米种子滚动摩擦特性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玉米种子的滚动摩擦系数是排种器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的重要依据,但其测量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该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对玉米种子与有机玻璃、镀锌钢板以及玉米种子间的滚动摩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玉米种子与有机玻璃、镀锌铁板以及玉米种子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931、0.0531和0.0782。通过玉米种子休止角试验和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仿真结果的对比,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得数据准确性较高,可为排种器的设计计算与仿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秸秆还田试验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埋土试验方法,设置5个秸秆还田量水平:CL1(20 g)、CL2(35 g)、CL3(60 g)、CL4(85g)、CL5(100 g),研究不同还田量下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65 d秸秆腐解,各处理组中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TKTPTOCTN,且腐解前期快、后期慢。秸秆还田量为60 g时,秸秆累积腐解率最高,达到56.05%,且养分释放最快,而秸秆还田量为20 g腐解最慢。反映秸秆降解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呈现出CL 3CL2CL4CL5CL1。对秸秆降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均为CL3最高,其中CL3的Shannon指数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而各处理组的Simps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在玉米储藏上的应用效果,明确玉米储藏过程横向通风工艺及其参数,利用高大平房仓中设计安装的横向通风设施,以及在储藏玉米粮堆中预埋的插入式毕托管,对高大平房仓横向通风系统进行实仓测试。全面开展了玉米储藏过程中横向通风工艺应用研究,测试了在横向通风系统通风时,风速、风量、系统各部分阻力和粮堆压力分布。研究发现,在储藏玉米的高大平房仓中应用横向通风系统时,粮堆单位粮层阻力较小,在实用单位通风量时,横向通风系统总阻力不大于1200Pa;同时横向通风还具有风量分配均匀、粮堆通风均匀性良好的特点。该研究为玉米在配备横向通风系统的高大平房仓储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分选机实时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红玉  张东兴 《农机化研究》2006,(8):104-105,108
研究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分选机实时控制系统。其利用计算机进行水果图像的采集、处理。利用单片机对分选台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工作时,光电传感器的脉冲信号触发图像卡采集图像,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其结果信号由串口发出,单片机接收到结果信号后向相应的电磁阀发出开关量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动作,从而实现实时分选。  相似文献   
27.
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双侧清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清种装置设计不合理而造成漏清、过清,导致排种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采用双侧清种装置进行清种作业的方法,并设计了双侧清种装置。对该装置清种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了造成重吸的原因,阐明了清种过程的运动机理,建立了清种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上下侧清种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选取第1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第2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和工作转速为主要因素进行了全因素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建立了因素与指标的回归方程,以漏清率和过清率最小为寻优条件,获得较优清种强度下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第1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80.70mm、第2级清种弧线顶部半径81.42mm,并在最佳参数组合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表明,在较优清种强度参数组合下,当工作转速为26.67~37.33r/min时,漏清率均不大于1.10%,过清率均不大于1.03%,与理论优化结果基本一致。对比试验表明,工作转速为26.67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6.70个百分点,过清率基本不变,排种器合格率提高7.04个百分点;工作转速为32.00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4.63个百分点,过清率基本不变,排种器合格率提高5.07个百分点;工作转速为37.33r/min时,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漏清率降低7.41个百分点,过清率降低0.24个百分点,排种器合格率提高7.26个百分点。采用双侧清种装置有效降低了漏清率,在高速情况下对过清率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8.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的世界性流动已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农业优质资源“引进来”是有效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与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9.
利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有效地揭示河流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选取了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清姜河、金陵河和千河4个河床沉积物的76个样品进行了粒度测量。结果表明:渭河干流,清姜河和千河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金陵河以黏土为主。渭河干流、清姜河、金陵河和千河沉积物平均粒径分别为3.89Φ、3.71Φ、3.79Φ和3.56Φ,分选系数较好,偏度总体上为负偏,个别样品为正态,金陵河以正偏为主,峰度都以较窄和极窄为主,表明沉积物优势粒级突出。通过分析渭河干流与支流河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揭示了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及其主要支流均属于间歇性河流,物源以上游携带和沿岸侵蚀为主,两岸支流存在部分供给;根据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的粒度特征将其划分为两段,第一段宝鸡峡到神龙大桥,第二段神龙大桥至千河入渭口。  相似文献   
30.
气吸与机械辅助附种结合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气吸式排种器播种玉米时漏播率较高、地头漏播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机械托种盘辅助附种的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利用托种盘窝眼对种子的托附和夹持作用,实现对气吸式排种盘的辅助附种.分析并确定了排种器工作区域和托种盘主要结构等关键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6~12 km/h时,该排种器的粒距合格指数A≥91.40%、重播指数D≤3.82%、漏播指数M≤4.78%、合格粒距变异系数C≤18.37%,具有良好的排种效果.在10 km/h作业速度下,该排种器(真空室相对压力-3 kPa)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气吸式排种器(真空室相对压力-4 kPa),其中漏播指数比后者相对降低了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