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162篇
  187篇
综合类   1540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614篇
园艺   371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和林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有机基质发展及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应用现状、基质的水分调制、基质对土壤的改良情况,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栽培基质的发展提供思路。参72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  结果  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 (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 (P<0.05),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在立地指数为22条件下,能够使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的处理为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  结论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培育过程中,保留适宜的间伐密度,并增施氮肥和磷肥,能有效促进杉木大径材出材率和出材量。图6表4参27  相似文献   
163.
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取得成效。本文通过构建乐业镇农旅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与分析,并基于2016—2020年乐业镇政府提供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乐业镇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并对乐业镇农旅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路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滨湖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并对其耦合协调性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镇-农业-生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运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耦合协调性内在机制.[结果]①湖口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中,农业空间比重最大,面积占比47.94%,生态空间次之,占比39.53%,城镇空间最小,占12.53%;②湖口县"城镇-农业-生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耦合协调度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格局,总体协调性较好,未出现勉强协调以及不协调情况.整体以中级协调地区为主(占比84.17%),良好协调地区次之(占比14.99%),初级协调地区仅占0.84%,且分布较为零星;③湖口县城镇发展通达性对农业生产适宜性的直接效果为0.963,农业生产适宜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直接效果为1.151,同时作为中介变量,城镇发展通达性通过农业生产适宜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间接影响效果为1.108,城镇发展通达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直接效果为-0.162.[结论]湖口县城镇空间发展有力推进农业空间质量提升,而农业空间的质量提升亦对生态保护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城镇空间的发展还是以牺牲生态空间的质量为代价,两者还处在不协调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湖口县用途管制格局的合理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5.
魔芋为药食两用作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毕节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贫困类型多样。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产业结构调整,要点在高收益产业发展。而魔芋种植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且市场需求大,是一个较好的扶贫产业。近年,由于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毕节市魔芋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在助力毕节市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推进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概括了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认为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支撑不足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推动良种标准化生产、打造良种繁育示范区,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业宣传、构建市场品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6.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近二十年鲜食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地区分布、品种构成和栽培模式,概述了我省鲜食葡萄栽培现状,结合多年实地调研,指出了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葡萄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7.
两年多来,由于试验和协助其他试养点引种,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和技术,进行四次长途和多次短途红螯螯虾运输,摸索一些技术经验,现小结如下。 一、运输方法: 1.帆布袋运输:用鱼用竹篓,内套帆布袋,帆布口用编织塑料布加高50厘米,袋口可捆扎在一起,吊离篓面,以防虾爬出篓外逃脱。用高压氧气瓶通过气石或塑料管钻孔向水中成圈密集供氧。帆布袋装水2/3,水底放消毒过的棕丝团或聚乙烯网片束,1/3水面放置新鲜水浮莲。这种方法容易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和换水,适用于大批量的各种规格虾体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168.
为探究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 根据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5 月在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 应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春季、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海域春、秋季调查共获鱼类 66 种, 隶属于 11 目 33 科 58 属, 其中春季 46 种, 秋季 52 种, 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春季的优势种为黄鮟鱇(Lophius litulon)、 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 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 2 个站位组, 站位组Ⅰ位于长山列岛以西, 站位组Ⅱ位于长山列岛附近及其东部海域; 底层水温是影响春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 各站位组内的主要典型种如黄鮟鱇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秋季的优势种为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黄鮟鱇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 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 2 个站位组, 站位组 I 位于远离长山列岛的东部及西部海域, 站位组 II 则围绕长山列岛分布; 水深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 黄鮟鱇、褐牙鲆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主要典型种存在着围绕长山列岛分布的趋势。在水温的驱动下春季各站位组的主要典型种空间分布不同, 鱼类群落空间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 秋季由于主要典型种的空间分布差异而呈现出环长山列岛和远离长山列岛的鱼类群落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9.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170.
泰乐菌素是中国养殖业广泛使用的抗菌促生长类兽用抗生素之一,它进入畜禽体后,其原形和代谢产物会随畜禽粪尿进入环境,与环境微生物产生互作效应,由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介质中泰乐菌素残留现状,然后综述了泰乐菌素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效应。目前畜禽生产中使用的泰乐菌素是泰乐菌素A、B、C和D的混合物,其中泰乐菌素A占80%以上,因此泰乐菌素A也是泰乐菌素在环境中残留的主要形式,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泰乐菌素A可转化为泰乐菌素B、C和D,而且已有研究表明在畜禽粪便、污水、土壤及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泰乐菌素A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土壤中残留的泰乐菌素可与微生物产生互作效应,即一方面泰乐菌素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在受到泰乐菌素胁迫时会产生和传播耐药基因以及可降解泰乐菌素微生物等。笔者还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