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24篇 |
4篇 | |
综合类 | 64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胚芽鞘长度作为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20%PEG-6000(w/v)作渗透介质,室内模拟干旱条件,对7个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萌发期的芽鞘长、芽长、根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芽鞘长、芽长、根长差异显著,以芽鞘长与抗旱性符合最好。芽鞘长与渗透调节能力关系密切。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筛选程序”。用此程序对11 3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旱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2.
33.
土壤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渗透调节与膨压维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缓慢脱水和长期水分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叶片均产生渗透调节,孕穗期和灌浆期渗透调节能力较强,渗透调节的幅度为0.40~0.64MPa,抗旱性强的品种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由于渗透调节在土壤含水量60%左右或轻度胁迫下,叶片膨压基本不变.五个生育期四个处理水平叶水势与膨压回归分析,从水势每下降一个单位,膨压降低的单位数看,昌乐5号(0.146)<山农587(0.151)<烟农15(0.162)<济南13(0.240),抗旱性强的品种由于渗透调节能力强,膨压降低的单位数小,维持膨压的程度高. 相似文献
34.
35.
36.
本文比较了杀雄药剂乙烯利、KMS—1(即DPX—3778)和HS—245(即RH—531)对四个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试验表明,三种药剂都有较强的杀雄能力,浓度达到4000—6000ppm均可导致完全的雄性不育;然而三种药剂对自由授粉结实率的影响却差别很大,其中以乙烯利最高,HS—245次之,KMS—1最低。后两种药剂对营养器官的药害较乙烯利轻微,但因自由授粉结实率低,难以保证较高的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因而在制种生产中,一时还难以取代乙烯利。 相似文献
37.
38.
黄羊胃肠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健康成年黄羊胃,肠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瘤胃,网胃和瓣胃的胃壁构造基本相同。粘膜上皮都是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角化,瘤胃粘膜上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舌状乳头。无粘膜肌层;网胃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在皱襞上和网孔底上有许多圆锥状乳头。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大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光合日变化及叶片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结荚期和鼓粒期大豆的光合作用有午休产生,而在开花期没有发现午休现象。但是在这三个不同生育期中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日变化却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它们的变化与大豆光合午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去荚和去叶方法改变大豆植株库源比后,对大豆光合午休产生与否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累积不是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小麦的高温伤害与高温适应——Ⅱ.高温对麦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將盆栽二至四叶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鲁麦一号幼苗置于温箱中,喷霧保证箱内相对湿度为100%,从而避免水分胁迫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测定幼苗相对含水量以反映麦苗水分状况。结果表明:37℃高温下麦苗游离脯氨酸含量迅速升高,2小时就有极显著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解除胁迫后,由于高温而累积的脯氨酸遂漸消火,其含量可降到原水平。间断性高温处理未能造成脯氨酸累积。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量的比值表明,高温下脯氨酸与氨基酸总量呈平行性增加。高温下脯氨酸量的增加是氨基酸总量增加的伴随结果,与干旱造成的脯氨酸单方面累积不同,增加的程度也极其有限。文中探讨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