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24篇 |
4篇 | |
综合类 | 64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园艺 | 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田间大豆群体光合午休及喷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间大豆为材料,研究了干气条件下群体大豆的光合午体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喷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群体光合午休要比单叶光合午休为重,诱发群体光合午休的原因是低温、高温;喷灌可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温度,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累积光合速率;并对产生光合午休的临界湿度和适宜喷灌时间提出了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03.
低温吸胀对大豆与豌豆种子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5℃低温吸胀对大豆和豌豆整粒种子或种子碎粒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5℃吸胀0~1 5min,大豆种子碎粒 EMP 途径和 TCA 循环对总呼吸的相对贡献先增加后降低,并低于对照,豌豆种子碎粒 EMP 途径和 TCA 循环占总呼吸的比例均较高。②与整粒种子先在25℃再转入5℃吸胀的处理相比,若种子先在5℃再转入25℃吸胀(5~25处理),两类种子去子叶胚通过细胞色素途径的呼吸明显降低。③整粒种子经5℃吸胀后转入25℃萌发96~144h,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25℃吸胀)。据此队为,呼吸代谢平衡失调是低温吸胀造成种子吸胀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105.
选用 5只雄性成年蓝孔雀 ,用A、B、C 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颗粒日粮分期进行消化代谢试验 ,以探讨适宜的日粮蛋白质与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蓝孔雀对 3种日粮能量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为 (89.83± 1.3 8) %、(87.17± 1.70 ) %、(87.2 2± 2 .2 5) % ,各期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为 (94.0 1± 1.2 6) %、(96.0 1± 1.88) %和 (95.98± 2 .82 ) % ,各期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粗脂肪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为 (74.3 6± 2 .77) %、(75.2 2± 1.49) %和 (80 .82± 2 .94) % ,各期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C期显著高于B期、A期 ;对粗纤维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为 (69.69± 7.97) %、(48.81± 5.68) %和 (51.13± 8.49) % ,各期间差异极显著(P <0 .0 1) ,A期 >B期、C期 ;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为 (48.82± 4.54) %、(56.41± 5.0 5) %和 (55.11±4.0 2 ) % ,各期间差异显著 (P <0 .0 5) ,B期、C期显著高于A期。 相似文献
106.
用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6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鹿茸粉低剂量组,鹿茸粉中剂量组,鹿茸粉高剂量组,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处死小鼠采集样本制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治疗组均能减轻四氯化碳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尤其是鹿茸粉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表现为线粒体及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损伤减轻,细胞质内脂滴减少,染色质边集,细胞质膜受损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可见,鹿茸粉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植物在逆境下的渗透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渗透调节是植物在逆境下降低渗透势。抵抗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方式,渗透调节作为植物的重要抗逆生理机制。近些年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本文概述植物在水分胁迫下渗透调节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1.渗透调节的调节方式和原初机理1.1 调节方式植物细胞的水势由几个组份组成。即:ψ_w=ψ_s ψ_p ψ_m,方程式中ψ_w为水势,ψ_s为渗透势,ψ_p为压力势(膨压)。ψ_m为衬质势。ψ_m除了在干组织或干种子中外,一般微不足道,故不予考虑。在正常情况下ψ_w和ψ_s均为负值。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从高水势到低水势。在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08.
干旱条件下大豆叶水分状况与渗透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利用夏大豆品种鲁豆4号和小粒豆1号为材料,研究了叶片水分状况和渗透调节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性。土壤的缓慢水分胁迫降低了两个大豆叶片的最低水势[ψw(min)]及相对含水量(RWC),鲁豆4号降低的程度大于小粒豆1号,说明鲁豆4号的御旱能力不及小粒豆1号。在分枝期和开花期,水分胁迫降低了叶片的饱和渗透势(ψs°),叶片仍可维持一定的膨压,说明大豆在此生育期内具有渗透调节能力;结荚期和鼓粒期水分胁迫只使ψs°轻微降低,膨压则急剧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负值,说明此期渗透调节能力很小或完全消失。在快速土壤水分胁迫下,两大豆品种均无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0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小麦的氮素营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及其生理原因。适期和适量的氮肥供应是调节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措施。提高氮素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籽粒形成期间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效率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旗叶或籽粒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核酸、游离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是形成高籽粒蛋白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0.